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通用汽车欲做电动车电池“明智买家”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09-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由于产量积压,通用汽车第一款量产电动车雪佛兰沃蓝达日前宣布暂时停产。虽然这被业内视为一大挫折,却并没有动摇通用汽车发展电动车的决心。
 
  近日,通用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科研中心正式启动了电芯样本及完整系统的研制与测试,并已成功研制出第一批电芯样本。基于此,研发人员将能逐渐搭建出电池材料评估系统,掌握性价比更高的下一代汽车电池的相关知识,加速汽车电气化。
 
  作为汽车制造商,通用此次涉足单体电池研究意图何在?
 
  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院长杜江凌博士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此举将帮助通用汽车在电动车电池的采购决策中成为“明智买家”。
 
  “明智买家”
 
  在整个电池产业链中,通用汽车为何瞄准了单体电池的研究?杜江凌表示:目的有二。
 
  首先,电芯是决定插电式电动汽车性能的关键技术,电池材料则决定着电池系统的成本、耐用性及可靠性。通过电池材料评估系统,通用汽车可对来自不同供应商的材料进行独立测试和验证,对厂家宣称的数据进行独立判断和评价。
 
  其次,在该领域的知识积累将有助于通用汽车和电芯及电池材料供应商的交流,提出更专业的技术要求,优化两者之间的战略合作。
 
  也就是说,虽然自己不生产电池材料,但通用汽车却是电池的买家。此项研究能让通用汽车“知己知彼”,成为“明智买家”。
 
  作为电动车的关键部件,电池系统价格不菲,但目前动力电池市场参差不齐,尤其是电池的安全性和耐用性成为困扰消费者的首要因素。而电池的不给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动车的普及。
 
  杜江凌表示,电池材料评估系统将有助于通用公司选择更小、更轻、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的下一代电池,通过与电芯供应商的合作将创新技术应用于电芯设计和制造,最后将电芯融入电池系统,再延伸到通用的整条产品线,进而提升插电式电动汽车的可购性。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给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杜江凌说。
 
  中国力量据悉,沃蓝达此次停产为期4周,从9月17日持续到10月15日,这已经是沃蓝达本年度第二次停产。不过,一直不遗余力发展电动车的通用汽车仍对其前景持积极态度。
 
  尤其在中国,作为全球汽车产销规模之首的市场,中国已经明确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通用汽车日前表态:“通用汽车电动车电池材料独立评估系统的建立,将支持这一战略的实施。”
 
  同时,通用汽车也将全球单体电池研发放在了中国前瞻技术科研中心。
 
  目前,通用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科研中心拥有300多名工程师,其中2/3是本土人才,1/3是海归,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
 
  每周都和年轻工程师们一起踢足球的杜江凌表示:“我挺喜欢和年轻人工作的,年轻人想法多、热情高,他们会想出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缺乏经验却更有创新精神。”
 
  这种创新和探索的精神也体现在了电芯测试中。据悉,在单体测试中,通用汽车的中国工程师们更注重内部测试,而非简单的外部测试。例如,在测试得知电池的能量密度大大衰减之后,工程师们会拆开电池继续研究其衰减的原因,从而真正理解电池的运行规律,而不仅仅停留在测试数据。
 
  通过采用一流的先进设备和先进科技,通用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科研中心日前已经成功研制出了第一批电芯样本。杜江凌称,这是电池材料评估系统搭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跨越创新“死亡谷”
 
  实际上,杜江凌是名副其实的“跨界”人才。此前,他曾在英特尔供职15年,在加入通用汽车之前担任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总经理。
 
  从IT到汽车,最终触动杜江凌的是通用汽车大城市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中的电气化、智能化,即汽车今后的发展将和计算机、电子紧紧相连。这让杜江凌找到了IT和汽车完美的结合点车联网。
 
  “车联网是我的最爱。”杜江凌毫不掩饰。
 
  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通用汽车就提出了“车联网”的概念。对此,很多人质疑:在手机应用发达的现在,车联网有多大竞争力?而杜江凌则坚信,人驾驶车时眼睛不能离开方向盘,很多特定的信息手机无法取代。
 
  通用汽车交通智能化的典型案例是其旗下的通信信息系统安吉星。销售异常火暴的安吉星在北美用户超过600万,在国内也有近60万。据杜江凌透露,安吉星虽然在安全方面表现优异,但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在娱乐方面同手机应用的结合。
 
  由于发展太快,杜江凌表示:“这个领域我不怎么愿意申请专利,最好有东西就宣布出来让大家一块发展。”
 
  与之相比,全球电动车产业却正处低潮。除了通用沃蓝达,其他品牌电动车的市场表现也相当糟糕。受此影响,一些创新型电动车电池制造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的窘境。
 
  在杜江凌看来,他当年供职英特尔,是赶上了第三次科技浪潮IT;如今转战汽车行业则正是第四次科技浪潮能源方兴未艾。
 
  “任何创新在尚未量产时都存在"死亡谷"。”杜江凌指出,电池技术在继续推进时也必然要跨越这个“死亡谷”。
 
分享到:

关键字:通用汽车 电动车 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