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新能源汽车领域应加快产学研体系建设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9-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9月15日,据记者从首届重庆青年论坛获悉,在主题为“新能源汽车的机遇与挑战”分论坛上,多名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的学者在于相关企业座谈时一致呼吁,重庆新能源汽车领域,应当加快建设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三者之间的产学研体系建设,整合本地科技创新力量,助力重庆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科技革命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热点。论坛上,来自重庆市各所高校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学者与长安汽车等企业界人士就高密度高性能电驱动系统、动力总成技术、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及其电极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的轻量化技术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讨论环节中,一家来自锂电池供应商的代表首先表示非常看好重庆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但他同时坦言目前企业存在科研实力不强,希望以后能多与各高校科研人员增强交流。来自重庆大学材料学院的一位教授表示以后可以尝试不定期派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去到企业作为实习生,一方面帮助企业完成科研难题攻关,同时加快后备人才培养。
 
    这一话题随即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来自各高校的学者与企业界代表一致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科研与产业化之间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无法对接的尴尬局面。重庆的新能源汽车要取得快速发展,必须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重庆大学材料学院的李鸿乂副教授建议,可以根据企业提出的研究课题,由高校组织科研人员进行研究,使科研成果能够及时地助力企业。
 
    论坛特邀专家、全球汽车精英组织首批成员、美中汽车交流协会理事史国军博士随后讲述了美国通用汽车与底特律当地高校合作,每年接受相关专业在读学生进入通用加以培养,毕业之后又签入通用,成为通用汽车内部的骨干力量,而被选高校也被称为通用汽车的“黄埔军校”。史国军表示,希望不久以后能看到重庆的高校也能成为重庆新能源汽车的“黄埔军校”。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汽车 领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