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当第一缕曙光照耀在三门湾畔,第一度滩涂绿电上网了。
近日,随着位于台州三门220千伏琴江变的线路调试成功,宣告中核200兆瓦滩涂光伏项目正式并网。该项目是全国首个“核光储多能联合”滩涂光伏项目,投资总额达10亿元。
该项目把核能、光伏和储能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多种能源共同参与的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核、光、储”清洁能源多能互补。项目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亿多千瓦时,可满足14万户居民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是浙江省在光伏发电领域的重要布局。
多能联合的构想在这里实现
近年来,台州市在“一核三基地,多点协同”的发展格局下,一批企业布局新能源产业,一批百亿新能源产业项目加快落地。
中核200兆瓦滩涂光伏项目利用三门核电站温排水区域立体设权建设光伏项目,为后续“核能+”开发模式提供了示范和借鉴,推动海域管理模式从“平面”向“立体”,对于促进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核、光、储”多能联合是将包括太阳能、核能、电池的化学能等多种能源转化为电力,创新采用的“核光储多能耦合”技术,结合不同能源各自的特点,组合后形成互补的能量网络,提高能源利用的综合效率和系统稳定性,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其亮点在于能够有效减缓光伏发电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光伏电站并网会增大电力系统波动的风险,增加电力系统问题发生的概率,尤其是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对电网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中核三门200兆瓦滩涂光伏项目的并网光伏电站配备了24兆瓦时的储能设备,在“闲时储能,忙时出力”的同时,避免光伏电站对电力系统产生影响,降低光伏出力波动性影响。它不仅能平滑光伏的出力曲线,还能作为备用电源以及电厂的紧急备用电源,在电网发生故障导致居民用户停电时,它可以调用储存的能量满足临时用电需求,有效保障供电可靠性。
为提前完工,他们使出“十八般”武艺
中核三门200兆瓦滩涂光伏项目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起于中核三门光伏220千伏升压站,止于台州市三门县220千伏琴江变,新建线路16千米,铁塔41基。整个工程跨越二级航道健跳港,且90%的地形都是山地,山地岩石坚硬,施工难度大。重重困难下,国网台州供电公司工程采用水磨钻、座地抱杆组塔等机械化施工技术,300余人组成的施工队伍日夜奋战在高山峻岭之间,克服施工难度、停电协调、交叉跨越港口施工等问题,完成线路全线贯通。最终比原定计划提前半年完成施工。
国网台州供电公司项目部负责人林伟斌介绍:“现在建设线路都是注重超前规划,强化外送的多能互补基地规划与跨区送电规划的衔接与协调,确保电源和电网项目顺利投运发挥作用。”
此外,这个工程的超前性在于结合周边电网和电源规划情况,本期新建中核三门滩涂光伏升压站到琴江变2回线,新建同塔双回架空线路2×16千米,本期琴江变侧暂接入1回,另一回线为三门储能示范项目送出预留条件。并且,将来能打通台州其他县市的用能脉络,包括玉环市海上风电项目都将在这里消纳。
核电、光伏、储能,在这里交相辉映。大海、滩涂、海岸,在这里焕发新生。现在,当你来到东海之滨的三门湾,成千上万块光伏板在滩涂上有序排列,从早上到傍晚,一天里在阳光的充足照耀下,转化为绿色的电能,流入千家万户。接下来,国网台州供电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光伏、海风、储能、抽蓄等项目的能源保障能力、项目带动能力,助力新能源项目投运,保障发电项目可靠送出及并网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