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今日(7月25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联合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电网侧暨用户侧储能技术应用高层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会议现场
来自中国电建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能建广东院、国网电动汽车公司、浙江大学、南网数字电网研究院、东南大学、华润集团智慧能源公司、国电投集团技术研究院、中国能建安徽院、中国电科院、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理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库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瑞浦能源有限公司、TÜV 北德集团等单位310人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军主持。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表示,国家层面正在积极推进并集中不同层面的专家及行业组织力量努力做好储能产业顶层规划和设计,涉及从装备制造、技术创新、示范项目、标准体系、投融资建设、人才培养等多领域支持储能技术创新、应用与发展。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
刘勇指出,各地方也相继发力出台了政策,如山西、广东、内蒙等省出台有力电储能发展的电力辅助服务政策机制,江苏、广东等省调整工商业峰谷价差并制订有利于用户侧储能发展的并网规则,三北地区加大对新能源配置储能的政策支持力度。可以说,储能特定应用场景在特定区域已初步具备了可复制应用条件,并带动了区域储能产业的发展,江苏、广东等地已初步形成储能产业聚集效应。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储能项目装机共计32.3GW。其中,抽水蓄能占比高达93.7%(30.3GW),电化学储能装机1576.1MW/3745.4MWh,各类应用场景中,集中式新能源、电源侧辅助服务、电网侧储能、分布式及微网、工商业削峰填谷装机规模分别为292.0MW(27.1%)、509.9 MW(47.4%)、367.7 MW(34.2%)、179.5MW(16.7%)、287.2 MW(26.7%)。
刘勇表示,储能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层面支撑,还需要我们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为此,我们呼吁并建议以系统集成为纽带,打造全景式储能产品应用体系。强化软硬件装备与市场应用的纽带关系。以软硬件为支撑,推动全产业链融合一体发展。
刘勇认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电力供应紧缺问题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电网侧储能市场建设,高能耗且对电能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用户储能市场(如半导体产业、电力电子产业、汽车产业等),充电桩、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配置储能市场,大型会场、赛事活动、高考、自然灾害应急保电市场,以及船舶航运、岸电改造、机场快递物流、梯次利用储能市场等,虽然上述市场空间仅有部分释放,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川渝经济圈具备了发展储能产业支撑经济社会高效、高质量发展的市场条件。电网侧储能、园区工商业储能、应急电源等未来市场空间释放也将进一步加快。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袁宇波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袁宇波表示,江苏电力公司积极引导客户侧储能健康、安全、有序发展。截止2020年5月底,全省已建成71座客户侧储能电站,总容量125兆瓦/787兆瓦时。针对当前江苏客户侧储能产业发展现状,做了具体介绍。 一是自主开发省级储能监控与互动平台。江苏省电力公司自主开发建设客户侧储能监控与互动平台,目前,全省48座储能电站已实时接入平台,接入平台储能容量90兆瓦/649兆瓦时,初步实现了对全省客户侧储能资源的集中监测。 二是建成一批客户侧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江苏省电力公司积极开展储能电站的试点示范工作,在南京六合高速服务区、淮安板闸充电站、扬州吴州路充电站建设四座光储充一体化电动汽车充电站,均已建成投运。 三是创新利用储能开展需求响应。2020年4月,镇江海昌隐形眼镜、东方光学等五家企业的客户侧储能设备完成自动需求响应项目现场验收,改变了传统人为调控方式,为区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支撑的同时,切实提升储能用户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四是合理推动梯次利用储能电站落地应用。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退役规模将越来越大,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极具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公司稳步推进用户侧梯次利用储能的应用,在苏州同里绿色充换电站内建设1MW/1.8MWH的梯次利用储能电站顺利投运。 五是围绕储能应用相关技术开展深入研究,公司首创基于GOOSE通信的逆变器动态无功快速控制技术,采用瞬时电压幅值算法和等裕度分配策略,实现了全站逆变器集群无功闭环控制,系统动态无功响应时间在国际上首次达到30ms以内,释放了约80%毫秒级无功资源。首次研制具备多场景多目标协调控制能力的无功优化控制系列装备,将传统无功控制延伸到电网末端“最后一公里”。项目成果在江苏淮安、扬州、镇江等地取得应用,有效减少了无功资源的重复配置,综合成本和电网网损大幅降低。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韩一纯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韩一纯表示,储能的重要性已经形成了整个电力行业基本共识。首先从发电侧来看,中国能源结构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截至2019年年底,风光装机总量已达到415GW,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20.6%。新能源发电出力的波动性、随机性和反调峰特性,对电网稳定运行将产生消极的影响,从而也间接影响了新能源的发展。其次从负荷侧来看,受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占比逐年提高影响,负荷峰谷差将持续加大,电力调峰的压力将持续增加。从储能应用来讲,无论在发电侧、电网侧还是用户侧,它都可以起到平衡电力负荷和电源出力波动的作用,需要创建“源、网、荷、储”协调优化的系统。
国网山西电力调控中心新能源处处长赵俊屹
国网山西电力调控中心新能源处处长赵俊屹表示,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技术及装备近年来超速发展,随着成本快速下降,已走向规模示范性应用的边缘。储能是辅助电力系统客服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的“调节器”、“缓冲剂”、“存储池”,当然,具有新技术、大概念和好需求的预期,但其作用及意义现阶段还不能与“风光转电”的能源技术革命相提并论。
赵俊屹认为,储能技术及其应用是在电力电能产生、传输、应用中起到调节、缓冲和存储的功能,是解决发电与用电之间的不同时性的补充和丰富的手段。既不是“风光水火”一、二次能源转化的必要手段、也不是“源网荷” 的一体化完整缺一不可的必须环节。
赵俊屹表示,储能更多的是“输、配、变、储”的兄弟姐妹新成员。起到电力电能的“调节、缓冲和存储”作用。储能技术及其应用定位于“输配变储”;适用于“主稳两头、辅助中间” 。电网中储能配置原则“按需配置、因地制宜、就近接入、分层管理、统一调度”。
赵俊屹认为,储能应用在电力系统中运营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发生消纳受阻时开展电力电量现货交易;调频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备用容量市场,参加事故备用、旋转备用市场储备;提高输变电通道利用率(平抑送受端波动),优化通道投资和建设时序,提高通载能力增加供用电量;提升新能源场站并网技术性能指标,补足零(弱)惯量导致的一次调频功能缺失等;提升新能源场站预测精度,减少考核费用;提高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的成功率,增加交易参与度和交易收益。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技术副总监袁晓冬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技术副总监袁晓冬在“2020储能生态圈趋势展望”报告中重点介绍了一套“点线面体”模型来理解储能世界,其中一个企业是一个点,产业链上下游形成线,许多线相互协同形成面,许多面综合起来就是体。
袁晓冬表示,调峰调频、黑启动、平抑新能源波动、削峰填谷等现阶段储能应用场景,都是通过储能这个点,面向特定需求,有效连接上下游形成的线。储能行业当下“点”、“线”一级的创新,在传统社会中大多能找到对应。待到“面”渐成规模,“体”也小试莺啼,才是革命性产品爆发涌现之日。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总工程师王业林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总工程师王业林介绍了电池集装箱设计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重点体现在集装箱尺寸的选择(20尺、40尺);集装箱防火等级的选择;空调的选择(柜式一体机、顶置一体机);风道的选择(回风—送风循环);温控指标设定(25-35℃);高压箱的设计(集成式还是分布式);电池托盘层间高度设定、集装箱保温层厚度的选择;消防设计(包括七氟丙烷、全氟己酮、细水雾、喷淋灌水);预警事故早期发现;事故处理预案和手段;电池品种选择(15Ah、23Ah、27Ah、30Ah、52Ah、105Ah);模组选择(放电和散热);电池簇选择(电流和电压区间);BMS选择(主动均衡还是被动均衡);BMU、BMS、EMS搭配优化;动力电缆连接;通讯电缆连接;出厂调试;运输结构(整体吊装);现场施工安装;电缆出线等方面。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军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军指出,电网侧储能项目建设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高端电网需要、能源服务转型、缓解电网压力。
张军军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储能变流器和系统并网技术要求,储能变流器国内标准体系,储能变流器测试案例分析以及储能电站现场测试案例分析。
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雪杰
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雪杰 重点介绍了储能电站运行中常见的问题,在电池问题上,主要有单体电压不稳定、系统容量变化过快、电池衰减速度较快。平高集团电芯选型主要关注高安全性,还有循环特性、温升特性、自放电率、能量密度。
在BMS问题上,白雪杰认为主要有检测失效、数据采集异常、数据计算异常等问题。平高注重BMS产品的选择与开发,现在已经在BMS上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来更加完善BMS,通过BMS来管理电池,实现电池全生命数据的准确性是主要的手段。
在系统问题上,白雪杰认为主要有就地站与主要通讯异常、整站充放电效率偏低、响应指令时间长等问题。系统级的问题主要是由设计上的问题所引起的,平高集团根据项目经验优化储能电站设备选型和方案设计,避免出现系统级问题。其他问题,如消防系统故障、热管理设计不全面等。
从运维的角度上,白雪杰认为需要通过“规范化运维管理”“定制化标准方案”“合理化人员配置”,逐渐建立标准运维体系。同时考虑被动处理和主动维护相结合。通过建设合理的运维体系,提升运维的效果。并利用数字化科技手段通过本地巡查与远程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储能电站进行全方位监控和运维。
白雪杰建议要对储能电站的设备分类开展设备状态评价,如一次设备、电池设备、二次设备等。
白雪杰指出,需要加快储能技术标准落地、加强储能标准化建设,有助于储能行业安全稳步发展。中国国内储能标准涉及储能系统、储能电池及储能应用等方面,在并网调试、产品检测、尤其是消防安全、运维管理方面仍有欠缺。
白雪杰强调,一、加强技术方案评审,安全认证;二、加强过程监造,验收、抽检等前置条件;三、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和提高设计、施工准入门槛,降低施工风险;四、重视运维,安全保障措施和紧急预案。
北京双登慧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总工张东升
北京双登慧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总工张东升重点介绍了用户侧储能系统工程设计要点,他认为要突破用户侧储能,需要寻找刚性需求,解决客户痛点;要寻求峰谷套利+需量电费管理+动态增容,电网辅助服务+提高新能源自用率+需求侧相应等多元的商业模式;技术上要进行模块化设计+技术创新,降低系统成本。
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新兴产业部主管周显威
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新兴产业部主管周显威在《储能技术在多场景商业应用探讨》报告中介绍了国网江苏综合能源公司在储能领域不断加强实践,继参与投资建设运营镇江大规模电网侧储能项目及近20个客户侧储能项目之后,公司又参与投资建设了南京江北储能电站,计划于今年建成投产,最大充放电功率达13.088万千瓦,总存储容量26.86万千瓦时,是国内在建容量最大的电化学储能电站,也是国内首个梯次利用的电网侧储能电站。公司将上游退役电池,梯级利用到电网储能电站系统,“旧电池”总容量为7.5万千瓦时,其中包含磷酸铁锂电池4.5万千瓦时、铅酸电池3万千瓦时。江北储能电站后续将规划探索采用变电站+储能站+光伏充电站+数据中心的方式建设运营,以此实现能源、数据的融合共享。
周显威指出,运用电能替代移动锂电产品,应用在5G新基建施工领域、基站油机应急发电领域,建立共享移动供电、发电、备电平台模式。减少发电次数、降低发电成本。供电备电发电三电协同管理,使用能综合成本最低。
周显威表示,基站备电系统加装双向赋能和主动均衡技术模块,全电量数据上传,采用专有电池双向赋能技术,根据单体电池差异,结合大数据应用,不同电池单独建模和参数自适应技术,在基站现场经远程自动控制完成对单体电池的双向赋能,延长电池寿命,提高电池续航时长。
周显威表示,在5G时代下,现有通讯基站面临电力容量不足问题,而现有电力通道又无法满足电力容量升级需求,所以通过梯次动力锂电池来解决5G通讯基站电力通道容量不足问题具备很高的性价比。
随着5G基站的大量新建,大量锂电池应用在通信领域,对于电池良好的管理、均衡和延寿,这种新型的服务市场需求旺盛,通过积累海量电池数据模型,优化运营模式,利润巨大。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储能云平台事业部总经理王明才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储能云平台事业部总经理王明才在《客户侧储能创新和实践——电动汽车移动储能应用》报告中指出,电动汽车拥有的三重属性,即电动汽车具承接了传统交通工具的交通属性;电动汽车与电网的深度耦合使其具有了能源属性;电动汽车是具有与智能设备广泛互联的互联网属性。
王明才表示,电动汽车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组成元素,它具有交通、能源、互联网三种属性,是能源互联网中最具潜力的灵活性资源。伴随着电动汽车持有量的规模化增长,电动汽车是激活电力市场的最活跃、最重要的增量因素从储能产业角度来看,电动汽车就是可以通过智能互联平台进行调度管理的一个个小型移动储能电站。
王明才还介绍了一个实际应用案例。2020年4月15日,华北分部在国内首次将车网互动(V2G)充电桩资源正式纳入华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并正式结算。依托负荷聚合运营系统接收华北电网调度ACG指令,对V2G桩进行调控。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在保证项目运营商收益率不低于8%的基础上,公务用车车主放电每周收益平均约80.7元,测算年度收益将超过4000元/年,电池8年质保期内可以给用户带来收入3.3万元,达到目前电池成本的50%以上。
王明才认为,电动汽车参与V2G的零边际成本,在车辆停驶时间长、规律性高的场景,配置长寿命电池的车辆开展V2G峰谷套利应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性。V2G平台、V2G车辆、V2G充电桩等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有效支撑V2G业务的发展。
王明才建议,加快完善V2G业务体系,加强上下游合作,探索多类型商业化试点运营,服务电动汽车生态建设。实现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最大化挖掘电动汽车产品价值,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打造电动汽车产业生态圈。
会议现场交流互动环节
会议现场
据了解,为期一天半的会议共有27个专题报告,各领域专家将从规划设计、系统集成、安全技术、并网运行、维护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集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