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储能项目并网与调度 返回

电网侧储能商业模式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力 发布时间:2020-06-11 浏览:

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已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和活跃因素。国网能源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主要围绕电化学储能、储热、梯次利用,从政策分析、技术经济性、规划配置、运营模式、市场机制、并网接入管理和调度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了包含储能模型的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性分析软件、含储能运行模拟、太阳能热发电储热配比功能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分析软件等软件工具。本专栏将围绕经济性与商业模式、发展关键问题、政策导向、国际经验等,结合相关成果和研究思考与读者进行交流分享。

文章导读:随着储能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带来的动力电池产能升级,电化学储能的成本快速下降,储能技术已逐步应用于电力系统各个环节。2018年,中国多个省部署电网侧储能示范项目,电网侧储能规模快速提升,但目前尚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文章从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价值的角度详细分析了电网侧储能的应用场景,结合典型国家电网侧储能政策环境和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情况分析,考虑投资主体、成本、电价等因素,研究提出中国电网侧储能潜在的典型商业模式及相关政策建议,引导电网侧储能健康有序发展。

电网侧储能商业模式

执笔人:胡静、冯凯辉、黄碧斌

国网能源院

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

1、电网侧储能应用场景划分

国内外对电网侧储能的界定没有统一定义,提出广义和狭义的电网侧储能概念,广义的电网侧储能属于储能资源的概念,用于能源电力规划及电网规划以及商业模式设计,狭义的电网侧储能属于电网设施的概念,在项目管理和政策执行中便于明确实施对象。

为更好利用电网侧储能,有必要将其应用场景进行细分,分为5大类,分别为保障故障和异常运行下的系统安全、保障输配电功能、提供调频等辅助服务、移峰填谷和提高新能源利用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电网侧储能应用场景划分

2、电网侧储能商业模式分析

对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典型国家的储能政策进行了分析,主要体现在财政补贴、税收融资、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等方面,中国储能政策主要体现在辅助服务市场规则、接入规范、需求侧响应等方面。

我国电网侧储能尚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结合中国政策要求和电力体制改革情况,考虑投资主体、投资回收机制、业务监管机制等因素,电网侧储能的潜在商业模式可分为输配电成本监管模式和竞争性业务模式两大类。输配电成本监管模式适用于保障故障或异常运行下的系统安全和保障输配电功能两类场景的电网侧储能应用,按照投资回收方式不同,该商业模式又可细分为有效资产回收模式和租赁模式。有效资产回收模式由于资产要进入输配电价核算,因此只能由业务受到监管的电网主业投资;租赁模式可由社会资本投资,但租赁费用由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核定和监管。

图1  电网侧储能潜在商业模式

竞争性业务模式适用于提供调频等辅助服务、移峰填谷和提高新能源利用水平三类场景的电网侧储能应用,按照投资回收方式不同,该商业模式又可细分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两部制电价模式、辅助服务市场模式、现货交易市场模式和综合模式。竞争性业务模式由可参与市场竞争的社会资本投资,业务受输配电价监管的电网主业不允许投资。各商业模式的关系示意图如图2~图6所示。

图2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图3  两部制电价模式

图4  辅助服务市场模式

图5  现货交易市场模式

图6  综合模式

为引导电网侧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合理应用,发挥其应有价值,建议在规划、并网管理、技术标准、市场和监管机制、研究示范等方面还需要政策制定完善和相关工作推进。

专家介绍

胡静,国网能源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专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长期从事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储能政策分析、技术经济和运营模式研究。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委托项目、国家能源局委托项目、国网公司十大战略课题、国网公司科技项目等数十项重大课题。编写出版《中国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发展前景及实现路径》、《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国内外能源与电力发展状况分析报告》等;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及其他公司及院奖多项。

冯凯辉,国网能源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分布式电源、农村能源和储能的规划运营、政策管理等领域研究。近年来负责和参与国家863课题《大型光伏电站并网关键技术研究》《高密度多接入点建筑光伏系统并网与配电网协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实施乡村能源革命行动研究》《分布式能源发展和利用研究》,以及多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参与多项光伏发电、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相关的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分享到:

关键字:电网侧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