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记者 刘斌
12月25日,山东省能源局公示2019年度海上风电项目竞争配置结果,4个项目的上网电价均为0.79元/千瓦时,只比2019年0.8元/千瓦时的指导价低1分钱。
竞争方式配置海上风电项目始于2018年,当年5月,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从2019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核准的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和海上风电项目应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和确定上网电价。
竞争性配置的本意在于“将上网电价作为重要竞争条件,优先建设补贴强度低、退坡力度大的项目”。但现实情况却是难以借此有效地降低海上风电补贴强度,实现有序稳妥推进项目建设的目的。因为已有规模庞大的容量在2018年底前抢先核准,避开了竞争性配置要求,如今最紧要的任务是确保建设条件较好的项目能够如期并网;而对于2019年新近核准的项目,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开发企业,都没有主动降低上网电价的动力。
尽管按照国家能源局竞争配置要求,申报电价比重不得低于40%(满分100分),但在实际操作中,申报电价的权重被不同程度的弱化,无法有效地通过竞争降电价。
竞争性配置意味着电价持续走低,项目收益减少,为了争取0.8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并避开竞争性配置,广东、江苏和福建在2018年底前核准了超过27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
由于海上风电的度电补贴在0.4元/千瓦时左右,2700多万千瓦抢核准的项目将给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也有违竞争性配置的初衷。2019年4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征求对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通过限制条件扩大了需要参与竞争性配置项目的范围,诸多抢核准的项目将无法锁定0.8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
这一征求意见稿引起业内哗然,但随后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提出对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如在2021年底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核准时的上网电价。相比于1个月前的征求意见稿,这份通知对于抢核准的项目相对友好,只需在2021年底前全部机组并网,便可以获得0.8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
通知还提出将海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改为指导价,新核准海上风电项目全部通过竞争方式确定上网电价。2019年新核准近海风电的指导价为0.80元/千瓦时,2020年为0.75元/千瓦时。并且通过竞争方式确定的上网电价,不得高于上述指导价。
2019年至今,上海、浙江和山东共计有12个海上风电项目总计315万千瓦通过竞争性配置确定上网电价,其中上网电价最低的为上海奉贤海上风电,上网电价为0.7388元/千瓦时,上网电价最高的为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三峡山东牟平BDB6#一期、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BDN3#)、莱州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试验项目,四个项目的上网电价均为0.79元/千瓦时。
事实上,在上海奉贤海上风电项目中,即便龙源电力报出0.65元/千瓦时的最低电价,依然与项目无缘,最后是上海电力和上海绿能联合体成为推荐业主。按照上海的竞争配置方案,在企业能力(满分25分)竞争要素中提出,“企业在本市建成运营的海上风电项目:大于200兆瓦(含),得4分,200兆瓦到100兆瓦(含),得2分,小于100兆瓦,得0分;企业对本市电力安全保障、电源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最高得5分;无贡献者得0分。”
上海电力和上海绿能作为上海市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的业主,相比其他非本地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
按照奉贤海上风电申报电价评分规则,龙源电力以0.65元/千瓦时的最低申报电价可以获得40分,申报电价最高的是中广核风电的0.76元/千瓦时,尽管双方申报电价相差0.11元/千瓦时,但申报电价得分差距只有2.3分,开发企业显然难以通过申报电价取得竞争优势。
山东也在近期公布了海上风电竞争配置方案,该方案将降价幅度限制在0.1元以内,按照规则,业主在指导电价的基础上降0.1元就可以拿到满分40分。山东2019年通过竞争配置确定的4个项目的申报电价均在0.79元/千瓦时,四个业主在申报电价竞争要素中得分相同。
浙江在评分规则中也同样限制了电价降幅,业主报价比指导电价低3分钱,即可获得39分,比指导电价低4分钱,就可拿到40分的满分。
2019年是海上风电实施竞争配置的第一年,广东、江苏和福建三个省份没有公布2019年竞争配置海上风电项目的结果,事实上在抢核准成功以后,2019年也就没有必要再开展竞争配置了;浙江、山东和上海公布了各自的竞争性配置结果,但上网电价的降幅有限。
其中根本原因在于,海上风电的补贴成本由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承担,地方政府不直接提供补贴,而高电价有利于吸引企业投资开发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地方政府“资源换产业”的诉求。
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关于检查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指出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缺乏有效控制。可再生能源发展初期,电价调整滞后于技术发展水平,部分可再生能源企业追求高投资回报,非理性投资,抢装机、抢上网问题突出,一些地方未按照国家规划有效控制本地区发展规模,加剧了补贴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