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储能项目并网与调度 返回

煤电洗牌 弃车保帅

作者:管永生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2019-12-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煤电“洗牌”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据媒体报道,11月13日,国电宣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继连城发电厂申请破产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又有很多煤电企业相继“出局”,有人甚至认为,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将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新的机制,是压垮某些电厂的最后一根稻草。

国电电力在公告中表示,受云南省电力产能过剩及煤炭行业去产能影响,宣威电厂近年来电力负荷持续下降,入炉标煤单价逐年升高,再加上 2016 年云南省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宣威电厂生产经营环境持续恶化,单纯依靠管理提升已无法扭转宣威电厂亏损局面。

其实,在电力体制改革特定时空里,电煤与煤电之间的纠缠就是一场宿命,相互之间难以摆脱命运的邀约。兔死狐悲,煤电企业前仆后继,对煤炭企业而言,并非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作为云南电网的重要电源支撑点,宣威电厂“生得伟大,死得憋屈”,悲壮落幕。恰如《扁鹊见蔡桓公》之情景,其病已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无可奈何花落去预示着一个季节的结束,另一个季节的开始。在“煤电联动”的时节中,尽管煤电企业也呼天抢地、叫苦不迭,但是,多多少少有点“会闹等糖”的意味,用以博得情感上的同情,政策上的眷顾。

然而,这种“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并未取得预期的结果,“煤电联动”多次应动未动就是无声回复。实际上,明眼人心知肚明,其时,煤电企业仍有“水分”可挤,仍有“羊毛”可剪。

只是“功夫再高也怕菜刀”。单靠苦练内功、提升管理省出的“牙缝钱”,永远抵不过煤价一路飙升带来的损失。所以,呼唤电价改革,以价格来反映资源稀缺,一度成了学界、业界热议的话题。

如果说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踏进了电力市场的门槛,那么,“基准价+上下浮动”新的机制则又向电力市场的更深处迈进了一大步。或曰,市场化程度更高了。

让人心生疑窦的是,就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市场化”一步步走来时,煤电企业缘何放弃了热情相拥,而是选择退避三舍,主动黯然离场?

稍加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其一,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下,能源电力转型升级加速,绿色、清洁、低碳是能源电力发展的明确方向。长远来看,化石能源必将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其二,近十年来,电力结构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风生水起,电力市场供应因之相对宽松,煤电企业在“以量保利”的刀锋上舞蹈,已经失去最后的支点。

其三,少数煤电企业在“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瞻前顾后,首鼠两端。其结果是煤炭企业去产能,煤电企业在扩张。这无异于自掘坟墓,换成俗谚叫“自己挖坑自己跳”。当下,如果我们仍然将煤价高企的板子打在煤企身上,难免让人留下强词夺理的印象。因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是市场规律使然。

在重重压力叠加下,部分煤电企业早已不堪重负。而新政中“对尚未实现市场化交易的电量,基准价按各地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范围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具体电价由供需双方协商或竞价确定,但明年暂不上浮,特别要确保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只降不升”的规定,无疑是拔掉部分命悬一线煤电企业续命“氧气管”的终结者。

长远来看,新机制有利于煤电企业的发展,但前提是煤电企业必须是合格、健康、充满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因而,当前的煤电洗牌不失为发电集团弃车保帅之举。

分享到:

关键字:煤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