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储能项目并网与调度 返回

两院院士李德仁:5G产业不平衡亟待突破 6G竞争将更加激烈

作者:姚春鸽 来源:人民邮电报 发布时间:2019-12-17 浏览:

当前,中国5G已经正式拉开商用大幕:5G网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5G新款终端逐步面世,5G创新应用不断涌现,5G用户数稳步增长……良好的开局,增强了整个5G产业乃至移动通信产业的信心。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5G仍然面临重重挑战,发展仍需加把劲儿。那么,中国5G下一步的发力点在哪儿?面向未来6G时代的竞争格局又是怎样的呢?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解答:砥砺前行是唯一的选择。

5G:产业不平衡待突破

“目前,我国5G产业发展不平衡,亟待进一步突破。”两院院士李德仁针对当前中国5G面临的挑战如是说。

5G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而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5G的领跑者。“如果说4G改变生活,那么5G将改变整个社会;如果说4G服务于人,那么5G基于万物互联而服务行业。”李德仁指出。

5G的速率快、延迟短等一系列技术特点,决定了其拥有改变社会的能力。5G下载的峰值速率理论上可以达到20Gbit/s,是4G的20倍。5G凭借着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这三个典型的技术特点,“可以实现超高清视频、VR/AR等创新应用,进行智慧物流、智能生态、智慧城市的管理,应用于自动驾驶、机器人无人操作、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智能电网等领域。”

5G大大增强了移动通信技术服务垂直行业的能力。5G典型的垂直行业应用包括视频识别分析、VR/AR业务、工业物联、车联网与智慧交通等。以视频识别分析为例,5G的高速传输特性,使得人脸识别、移动检测和全景监控得以实现实时化。VR/AR业务则因为5G的到来,能够将大量的计算放在云端进行,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在工业物联领域,智能制造、医疗机器人以及无人机通信都将因为5G的低时延特性而成为现实。在车联网与智慧交通领域,网联汽车、汽车辅助驾驶安全以及车路协同提高交通效率也都会成真。

目前,作为全球5G的领跑者,中国5G产业如何继续巩固优势呢?对此,李德仁指出:“我国5G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亟待进一步打破。”具体来看,中国5G产业下一步发展仍然面临着四大挑战:第一,关键元器件与核心芯片依然薄弱;第二,缺少典型示范应用拉动5G产业发展;第三,垂直行业应用面临跨界融合难题;第四,运营商面临5G建网成本和应用创新难题,“如何把投入的资金赚回来是值得我们深度思考的问题”。这四大挑战,正是中国5G产业下一步发展的着力点,既需要坚定投入打破垄断,又需要跨界合作实现共赢。

6G:中美竞争非常激烈

“6G愿景,是使人类社会进入泛在智能化信息社会。”李德仁表示:“6G需要我们去解决更多的问题,中国与美国有个激烈的竞争过程,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才能实现6G愿景。”

4G与5G作为陆地移动通信系统所具有的局限性,是6G产生的重要驱动力。李德仁指出:“目前,移动通信服务的人口覆盖率约为70%,但受制于经济成本、技术等因素,仅覆盖了约20%的陆地面积,小于6%的地球表面积。”

事实上,无论是高山、湖泊,还是森林、海洋,人迹所至之处都需要移动通信服务。而6G就是要把“地上的5G”与“天上的中高低轨卫星移动通信技术”融合在一起,把通信与计算、导航、感知、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在一起,通过智能化移动性管理控制,建立“空、天、地、海”无处不在的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全球泛在覆盖的高速宽带通信。“6G将使人类社会步入泛在智能化信息社会,具有更高的接入速率、更低的接入时延、更广的通信覆盖等。”李德仁说。

如同5G一样,6G时代同样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6G时代要实现空、天、地、海全领域的全覆盖,实现各种通信服务端的覆盖,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与此同时,美国已经拥有了领先优势,因此我们不能大意,中国与美国在6G时代将有一个非常激烈的竞争过程。”李德仁特别强调。

值得注意的是,6G时代将产生无处不在的时空大数据。时空数据获取将从空、天、地专用传感器扩展到物联网中上亿个无所不在的非专用传感器,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时空大数据。

分享到:

关键字:5G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