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报告当地时间12日在联合国马德里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角”发布。报告预计,到2050年,光伏将成为中国第一大电源。
图片:当地时间12月2日,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幕,来源:中国环境报
报告由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共同完成,从技术、成本、路径、支撑、模式及效益等角度入手,指出光伏将成为未来中国最重要的电力来源,并对中国乃至全球遏制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帮助。
报告认为,技术持续进步是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最大动力,而快速下降的光伏发电成本是实现高比例光伏部署的基石。
报告预计,从2020年至2025年这一阶段开始,中国光伏将启动加速部署;2025年至2035年,中国光伏将进入规模化加速部署时期。到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发电成本预计将低于0.3元/kWh。光伏发电的成本优势在未来将愈加明显。到2035年和2050年新增光伏发电成本将降至约0.2元/千瓦时和0.13元/千瓦时。2025年和2035年,中国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730吉瓦和3000吉瓦,而到2050年,该数据将达到5000吉瓦,光伏将成为中国第一大电源,约占当年全国用电量的40%左右。
同时,随着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和储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未来用能的模式也将产生巨大的变化,电力的调度与交易会更智能、更能满足不同的用电需求。基于中国巨量的城镇建筑物、超过300亿平方米的建筑南墙面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V)将带来至少30亿千瓦光伏的加装;光储聚合、光储共享和“虚拟电厂”等模式,更将充分重塑家庭和商业机构的用能格局。据了解,由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建设的泛在电力物联网虚拟电厂示范项目已经于近日成功投运。该平台的示范应用,为冀北地区清洁能源消纳打开一扇新大门。
图片:虚拟电厂
在最后,报告中指出,高比例光伏发电的发展,将进一步带来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减轻环境污染,并从能源供给的源头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李振国表示,如今正处在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的历史转折点,有必要重新定位光伏在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和重要意义。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行动,还是达成全球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愿景,光伏发电都将是重要的中坚力量。
国金证券指出,光伏产业因补贴政策导致的周期波动将逐渐减弱,但因技术变化和产能周期造成的周期属性仍存,企业盈利的增长和兑现能力,或将逐步取代板块整体估值波动,成为影响公司股价更重要的因素,建议优选高景气环节龙头和受益技术路线变、集中度提升的优质公司。基于对企业盈利增长确定性、行业成长空间、技术发展趋势、相对估值水平、目前市场预期位置等因素的综合判断,认为光伏板块仍然是2020年电新行业(甚至是全市场)中最值得关注、风险收益比最好的板块之一。兴业证券以及华创证券均表示,光伏行业政策渐趋明朗,市场预期扭转箭在弦上,2019年抑制国内市场需求的因素将不复存在,市场悲观预期及基本面情况将逐步扭转,建议积极关注平价驱动下的行业中长期成长空间,以及短期预期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