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储能项目并网与调度 返回

第六期全国储能产业巡回走访调研团走进南网能源公司

作者:博乐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9-08-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南网能源公司”)是南方电网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主营节能服务、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及能源综合利用、“互联网+能源服务”新型业务,位列“2017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一名”,是全国唯一一家获得3项5A评级(最高级)的节能服务公司,2018年8月列入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公司依托南方电网及各股东单位的客户资源、营销渠道、品牌背景等优势,在技术整合,市场开拓,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各斱面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南网能源公司主营3+N业务(即:“节能服务、新能源、分布式能源与能源综合利用”三大业务,以及“互联网+能效服务”等新型业务。

调研团代表与南网能源公司代表合影

7月26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组和中国储能网联合组织的“第六期中国储能产业巡回走访调研团”走进南网能源公司,南网能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储能技术负责人以及项目相关负责人接待了调研团一行。

酷热的下午,调研团在南网能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去项目实地调研、参观学习。

参观广汽停车场光储充项目

光储充解决方案不仅实现了清洁能源供电,还能缓解大功率、容性、感性负载(比如充电桩)大电流充电时对区域电网的冲击。借助光储充的技术特性参与电网调峰调频、削峰填谷等辅助服务。

调研团和南网能源储能业务负责人交流座谈

南网能源储能业务负责人对公司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电源侧调峰调频辅助服务、退役动力电池规模化应用工程等储能业务的开展做了介绍。

其中,着重介绍了南网能源公司在退役动力电池规模化所做的一些工作,如:深圳比克梯次利用储能示范项目,该项目为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梯次利用动力电池规模化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科技项目的示范项目,总规模为2.15MW/7.2MWh,项目采用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两种不同的锂电池,目的为对比大规模储能系统中退役三元及磷酸铁锂电池低倍率运行特性及衰退特性,同时也验证大规模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在工商业用户侧储能应用场景下的经济性,为后续国内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大规模应用做好前瞻性研究。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

会上,刘勇对南网能源在能源生产、输送、消费全过程产业链中提供系统的节能解决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是在公司品牌、人才储备、技术实力、营销渠道、电网资源、客户资源与服务等方面保持领先优势,同时在退役动力电池电网规模化应用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与经验积累。

刘勇表示,当前,我国能源消费供给、能源结构转型、能源系统形态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综合能源服务是一种新型的为满足终端客户多元化能源生产与消费的能源服务方式,涵盖能源规划设计、工程投资建设、多能源运营服务以及投融资服务等方面。

从产业发展来看,综合能源服务能否实现快速发展,一是解决可再生能源接入,需要储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二是解决多种能源调度,需要多能管理协调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三是国家与企业应合力从顶层设计、市场培育、技术创新等方面,全面推进综合能源服务商业化进程。

从市场布局来看,国内两大电网公司分别发布了各自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从电能服务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包括购售电交易、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投资开发运营、节能技术整合创新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等。

从标准建设来看,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强能源互联网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分别划定了2020年制定30项以上能源互联网基础和通用标准,2025年制定50项以上能源互联网标准,涵盖主动配电网、微能源网、储能、电动汽车等互动技术标准,全面支撑能源互联网项目建设和技术推广应用。

会议最后,储能专家组就综合能源服务体系、技术路线、应用场景、度电成本、电池循环寿命等相关话题,与南网能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探讨。

参加本期调研的专家有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协会秘书长刘勇、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工俞峰、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璐慧、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市场总监陈超、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博士冯彩梅、浙江德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总工程师卜亚军、中国储能网记者博乐、南方能源观察杂志记者陈仪方等。

本期调研获得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德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大力支持。

分享到:

关键字:南网综合能源公司 储能调研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