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与风电行业持续走高遥相呼应的是,我国“十三五”风电发展路线日渐明晰。根据规划的发展路线图,“十三五”期间将通过集中进行“三北”地区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和全面开发中东部和内陆地区分散风能资源,同时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建设,在全国形成集中和分散并举的风电发展格局。
共创风电市场理性繁荣 能源“逆替代”不容小觑
风电装机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朱明表示,中国风力发电占比已经从2008年的0.38%快速增长到2013年的2.52%,连续两年超过核电成为第三大电源,2014年上半年风电装机在电力装机总量中比重超6%。为进一步促进风电等清洁能源发展,能源局将落实相关措施,研究制定风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路线图,2015年前基本解决弃风问题,实现2020年总装机量突破2亿千瓦时,占电力消费比重达5%以上的目标。完成可再生能源从替补能源到替代能源的转变,更长时间内成为主要能源。
据透露,针对风电十三五规划,国家能源局已开展了风电资源相关课题研究,包括各省风能资源和大型风电基地开发规划研究,以及并网运行课题研究,包括各省风电消纳能力、跨区消纳、风火打捆风水互补协调调度等内容。
“我国风电从装备、开发、建设、运营已形成完备产业链。在国家提倡能源革命契机下,煤电油、新能源多轮驱动,传统化石能源转变清洁能源成为共识,并上升到国家战略,风电产业必将迎来发展机遇。”朱明说。
同时,参会人士认为,受益于政策推动,无论是风电发电企业还是设备制造商都将持续发展。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看来,随着中国市场增长,美国市场恢复和新兴市场比重增大,全球风电装机将迎来又一个发展高峰。这与全球风能理事会的判断不谋而合,其21日在京发布的《全球风电发展展望》预测,到2030年全球风力发电量将达2000GW,占电力供应的17-19%。
“十三五”风电发展路线图渐晰
与风电行业持续走高遥相呼应的是,我国“十三五”风电发展路线日渐明晰。根据规划的发展路线图,“十三五”期间将通过集中进行“三北”地区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和全面开发中东部和内陆地区分散风能资源,同时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建设,在全国形成集中和分散并举的风电发展格局。
对此,朱明透露,截至2014年8月,中国风电的并网容量已经超过8300万千瓦,预计2014年底将接近1亿千瓦,从而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风电发电量占全国比重也将由2008年的0.38%增长到2.52%,连续两年超过核电,成为国内第三大电源。
“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到2020年,风电发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发电量比重也将达到5%以上,进而可以实现从替补电源到替代电源的转变。
不过,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处长李鹏也坦言,“十三五”目标完成压力很大,风电市场还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弃风限电问题。国内风电弃风限电问题在2010年明显出现,2011年、2012年大幅增加,2013年虽然有所好转,但是今年上半年仍然很严重,上半年全国弃风损失达到72亿千瓦时,弃风率达到8.5%。
此外,可再生能源价格财税政策不够完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资格的认定周期比较长。而且,风电补贴的资金来源单一,补贴资金结算周期一般滞后3到5个月,电网企业每月只能按火电上网的标杆电价计算,部分风电开发企业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和亏损等问题。
“要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补贴资金的来源、管理模式、补贴标准等都需要慎重重新研究。”李鹏介绍说,未来在通过装备制造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提升风电自身价格竞争力的同时,还考虑将风电发展资金的来源转为以化石能源税或碳税为主。
按照规划,2020年风电价格将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这相当于风电从目前每度0.6元降到每度0.4元。目前风电价格降价已在酝酿,未来降价力度会更大。
同时,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黄少中指出,考虑完善价格补贴机制,促进风电进入市场。“现在我们的风电价格补贴在上网电价的基础上,制定一个附加补贴,将来或者也可以将价格补贴固定,被补助的企业也可以进入市场竞争”。
此外,将取消分类补贴。“对所有的可再生能源企业,不再是按类来分补贴,而是设计一个总的金额,促进风电、光电、水电等竞争,谁的成本低谁先开发,谁的成本高往后排。这样能够节省减少补贴,提高补贴效率。”黄少中表示。
陆上风电仍是重头戏
尽管风电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受重视,但李鹏表示,“十三五”规划对于国内风电开发的整体布局仍将因地制宜地安排。
李鹏介绍道,根据规划思路,“十三五”期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将达1亿千瓦,年均新增规模达2000万千瓦,其中,“三北”大风电基地5年内新增装机6000万千瓦,中东部中低风速资源区新增3000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1000万千瓦。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风电行业发展的重头戏仍然在九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三北”风电基地近年来的“弃风”、“限电”现象仍在不断加剧。据黄少中介绍,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弃风电量达72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为8.5%,其中过去几年风电发展的重镇甘肃省弃风率更是高达20.6%。李鹏表示,“十三五”期间,国家将针对这些地区的问题针对性地制定提高其电网消纳能力的措施,例如完善电力交易机制,建设一批风火互补调峰电源,提高其就地消纳能力,同时加快启动特高压外输通道建设。
李鹏指出,国家能源局目前正酝酿出台《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管理办法》,通过对电企及地方政府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最低配额指标制度,刺激相关方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性。
基于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一位专家表示,配额制一旦付诸实施,首先受益的无疑将是成熟度更高的风电行业,特别是属于低风速区域的中东部省区。
背后隐忧
然而,与风电快速发展背道而驰的是,其矛盾一直凸显。黄少中认为,矛盾主要集中在规划协调性差、弃风现象严重、审批放权执行不到位等。
具体而言,政府部门规划约束性不强,风电送出难,风电电源建设超前,并网滞后,公司和地方规划和中央规划不协调,一直影响风电的并网消纳。
黄少中称,2014年上半年弃风限电规模为72亿千瓦时,风电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弃风率居高不下。税收政策则表现在可再生能源基金的发放和征税方面。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拨付难,普遍滞后3—5月,月度只能按照火电脱硫价格核算,加剧了风电开发商的困难。
此外,能源局项目审批权下放后,风电建设相关的土地、环评、安全评估等相关部门审批没有同步下放,开发商还受制于繁多的审批。对上述矛盾,国家能源局正在布置监管。
黄少中称,能源局10月21日召开专门会议,布置针对新建电源的监管工作。将通过专项监管,规范新建电源,纠正违法乱建行为,完善项目备案制度。监管政策落实情况,包括产业政策、价格政策和财税等各个方面。
黄少中还透露,可再生能源基金发放的历史欠债,都会一一兑现。未来将通过可再生能源配置制度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约束,避免以往风电建设中“地方政府请客,中央政府买单”的现象。
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组织国内几家大型风电企业和地方物价管理部门召开风电电价调整征求意见的研讨会。有知情人士透露,在此次研讨会上,发改委价格司“初步设定”的风电上网电价调整幅度是,风电标杆电价原先0.61元/千瓦时的地区每度下降2分钱,其他区域每度下调4分钱。并拟定调整后的新电价适用于2015年6月30日以后并网的风电项目。因此,众多开发商争相赶在“6·30”大限之前抢上项目。
此外,“市场销售供不应求,公司业绩连续提升。”对于如此好的市场需求,业内人士却担心,“抢装潮”过后或将出现“大萧条”。
“风电上网电价若下调,则风电项目运营企业的营收状况会有所下降,成本回收周期会延长,企业开发新的风电项目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风电设备的需求量也会减少,设备制造商的盈利能力也会遭到削弱。”某知名能源企业总经理宋智晨表示。
同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认为,电价政策作为最重要的激励手段,在风电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改委此次风电调价信号带来的不只是风电“抢装潮”以及业界对风电设备质量的担忧,还将对整个风电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他说,长期以来,影响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并网难。而此次集中大规模的风电“抢装潮”势必造成短期内并网项目的剧增,对下一步风电并网带来更大压力,进而进一步加重弃风现象的出现。
最令业界担忧的是,建设市场的大起大落,这对风电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带来沉重打击。
“逆替代”不容小觑
作为产业发展趋势的撬板,价格杠杆更影响着下游用户的消费选择,随之而来的变化就是能源消费与环境压力问题。
自2012年的煤炭价格下调以来,曾经暴富的煤炭老板纷纷跑路;电源结构中的煤电开始发挥效益,虽然进行了煤电联动,但是煤电的调价也仅仅是几厘钱,于是乎,在利益的驱动下,各大发电集团纷纷开始争上煤电项目。我们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刚刚看到煤电在整个电源结构中从近90%下降到了67%左右,在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中,清洁能源比例正在逐年增加。但是,这样的大好局面却在价格改革政策的引导下,清洁能源比例正在被旧有能源形式进行逆替代。
无独有偶,2013年7月和2014年8月的天然气价格上涨,同样引发“能源逆替代”的问题。据媒体报道,水煤气这种污染较大的燃料在2010年之前被江西陶瓷企业广泛使用,但随着天然气管网进入江西,江西陶瓷企业纷纷改用天然气,其燃烧效率也比水煤气提高很多。然而,2013年天然气价格改革启动,天然气价格越来越贵。与此同时,煤炭价格却一路走跌,大部分低端微利的陶瓷企业便放弃天然气,重新改用水煤气。
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劣币淘汰良币”的过程。在中国当前雾霾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用煤电替代清洁的天然气发电,并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逆替代”。风电电价的下调,同样会引发能源逆替代问题,缩减的风电份额被低价而污染严重的煤炭等能源取代,带来的也将是更多的污染排放。
显然,过早定论“风电等清洁能源刹车”的判词也就如同今秋雾霾,一阵风过后,也就烟消云散。因此,对于日渐走俏的风电行业,我们所期冀的是,在高效、环保的平稳发展中共创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