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储能项目并网与调度 返回

电动车企为拿补贴急功近利致安全隐患

作者:杨海艳 来源:第一财经APP 发布时间:2018-09-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期频频发生电动车起火事件,引发业内对电动车安全问题的反思和重视。电动车为何起火,是电池安全无法保障,是整车安全难以确保,还是电源管理系统存在问题?在9月20日开幕的2018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对上述问题作出分析和解释。

欧阳明高通过对今年新能源汽车事故的统计数据作出分析认为,电池热失控是电动车事故的主因。导致热失控的问题多种多样,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车辆使用过程中可靠性恶化;以及充电安全管理技术水平的低下。

具体来说,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源于,电池化学材料的体系改进所需周期相对较长,动力电池材料改进开发周期一般需要24-28个月(材料开发8个月,测试验证10个月,单体产品认证3个月,以及实车验证5个月),但补贴政策一年一变,部分企业为获得补贴盲目追求高比能量,缩短测试验证时间。而为了缩短开发周期,往往首选物理改进,一味减薄非含能材料厚度,过度填充活性物质,埋下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现有动力电池的测试验证手段不完善,相当一部分企业只进行国标要求的电池安全测试,并未建立企业内部的电池安全测试标准,部分企业甚至没有电池安全测试验证能力,以至于不能充分反映实车使用条件。

车辆使用老化过程中可靠性恶化体现在全生命周期中防水效果不佳;电器接触元件设计缺陷以及现有的电动车年检制度的不健全,对于传统燃油车有很具体明确的要求,但是电动车年检的具体要求目前仍然是空白。

充电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低下表现在:充电过程中的数据通讯不规范,部分电池系统管理和充电机的厂商未能严格执行标准,直流充电未采用专用网络,与整车总线公用,导致充电网络上充斥大量充电无关数据,负载率高。现有的充电功能安全设计水平低下,产品未严格执行充电安全相关标准。比如说,为降低成本,未配置专用的充电继电器及充电继电器粘连诊断功能,不能在发生险情时及时切段等。

欧阳明高认为,虽然近期新能源车起火事件频发,但应该正确看待这一问题。目前坚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体方向不会动摇,但时发展节奏要从稳。针对现在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与车辆的比能量相关,所导致的验证过程中的急功近利,他建议,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要符合技术发展规律,对能源密度的提升不宜过快过于频繁。原有的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要求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350WH/公斤,系统能量密度达到260WH/公斤,循环寿命达到2000次,欧阳明高认为这一标准相对较高,不宜强制推行。此外,他认为应尽快推出电动汽车的安全年检规范,以及电动汽车黑匣子和电池包消防安全接口等规范。还有,全力提升现有锂离子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全力突破新型固态电池技术。

2018年已经接近尾声,有关2019年补贴政策调整方案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业内都在反思电动车安全问题的当下,明年的补贴方案里,安全会不会成为考核企业的一个指标,在此次大会上,也成为大家议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