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储能项目并网与调度 返回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起步 储能产业前景如何?

作者:夜半明月 来源:与非网 发布时间:2018-07-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民的重视。从新能源电力到新能源汽车,都在近年获得了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100万辆,同比增长57%。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蓬勃发展之中,现实生活中的新能源汽车也开始随处可见。但是电动车生产的数量越多,也就意味着其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越多。

这些废旧动力蓄电池如果不能很好的进行回收,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数据显示,2018-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蓄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蓄电池年报废量或达到35万吨的规模。在此情况下,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梯次利用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今年2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已经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建立“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监测。

电动汽车电池质保期普遍为5-8年,根据新能源车的销售和使用时间推算,市面上最早的一批电动汽车电池处于淘汰临界点。但是,从新能源汽车上退役的动力蓄电池依然存在能量残余,可进一步应用在储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其他领域。

其中在储能方面的应用令人期待。目前,储能已经成为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决定着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高度。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储能产业目前仍然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由于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并没有电动汽车的高,如果新能源汽车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能够应用到储能将是一个绝佳的方案。并且有望降低储能产业的成本,或许将成为未来储能产业的一大机遇。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储能 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