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美国Cyrium Technologies公司采用量子点的单元已经实现了实用化。不过那是为了增加化合物多接合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流量而插入的单元,量子点只发挥辅助作用。当时利用了改变量子点直径控制吸收波长的“量子尺寸效应”。
而东京大学成果的特点是利用了通过使量子点间进行电子耦合而产生的“中间带”。在价带和导带之间形成中间带,使之成为电子的新激发路径,从而增加发电量。此次在GaAs母材中形成了5层InAs量子点,确认可以作为中间带发挥作用。该材料系的单元转换效率的理论极限值高达50%左右。
不过,无论理论极限值有多高,此次的模块转换效率也只不过才达到与普通的结晶硅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相同的水平。对此,冈田自信地表示,“存在的问题已经明确,能在短期内实现超过结晶硅型的成果”。目前正为下一次测量试制新的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