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4-10-24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10月24日,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储能领域相关企业的科技或管理工作者3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杨裕生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衣宝廉院士、中国电力科学院周孝信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泓研究员出席会议并作精彩的大会报告。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马紫峰教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朱庆山研究员主持,中国化工学会杨元一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出席会议并为第一届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杨裕生院士和周孝信院士以及主任委员马紫峰教授和朱庆山研究员颁发聘书,随后为成立大会致辞,他说:“储能工程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环节,在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智能电网、过程工业节能增效等战略产业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有助于解决日益紧迫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关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实现绿色化工、循环经济、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必将强有力地推进这一领域的发展,并为中国化工学会注入了新鲜血液,希望在储能领域专家的支持下,早日实现绿色化工、绿色能源的梦想”。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兼学术交流部主任戴国庆宣读了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决议及组织机构名单,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委会、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委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发来贺信祝贺储能工程专委会成立,化学工业出版社社长周伟斌到会致贺词。

(大会现场)

此次会议之前于2014年10月23日先期召开了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表决通过了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共产生57位委员。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其中,马紫峰、朱庆山任主任委员,陈海生、来小康、李泓、张正国任副主任委员。聘任陈立泉院士、程时杰院士、衣宝廉院士、杨裕生院士、周孝信院士、赵东元院士、成会明院士、丁玉龙教授为第一届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会议秘书处设立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Institute of Energy Storage Engineering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缩写为IESE-CIESC),简称储能工程专委会。本专委会是根据能源领域科技发展需求,针对储能科学与技术特点及学科发展而设立的,获批于2014年3月,成立于2014年10月,为中国化工学会的分支机构,挂靠单位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会刊为《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

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国内外储能领域的学术技术交流、技术咨询、课题论证、技术鉴定、专题讨论、专业人员培训和参加国家规划的制定等。

(中国化工学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元一给顾问委员杨裕生院士颁发聘书)

(中国化工学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元一给顾问委员周孝信院士颁发聘书)

(中国化工学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元一给主任委员马紫峰教授颁发聘书)

(中国化工学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元一给主任委员朱庆山教授颁发聘书)

(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兼学术交流部主任戴国庆宣读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决议及组织机构名单)

(化学工业出版社社长周伟斌致贺词)

分享到:

关键字:中国化工学会 储能工程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