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储能项目并网与调度 返回

预付款项/应收账款高企 动力电池承受生存重压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18-05-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从政策主导逐步迈向市场竞争的阵痛中,动力电池企业资金压力巨大。除了账期及回款难题外,还有因补贴退坡整车厂成本压力传导,上游原材料价格疯涨、现款交易而来的压力,动力电池单位经济效益正在进一步压缩。

从披露的2017年年度报告来看,增收不增利、应收账款高举、毛利下滑等成为诸多动力电池企业普遍现象。

其中,预付款项和应收账款直观反映了动力电池企业承受“双面夹击”的生存状态:一方面,预付款项增多,主要是为锁定上游原材料价格,保障原料稳定供给,与上游供应商采取预付合作;另一方面,应收账款/票据高企,主要原因是车企拉长账期,回款难。

这对动力电池企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现金流更紧张了!

当前钴价高位上走、供应商“讨债风波”、电池价格下滑20%-30%等多重重压之下,预计电池企业今年在预付款项和应收账款上依然面临难关。

高工锂电整理了2017年动力电池企业的预付款项和应收账款数据,从这些数据背后可以一窥动力电池企业背负的生存压力,并对2018年电池企业市场做出相关预测。

预付/应付款项增长显著

首先来看预付/应付款项数据。回顾2017年锂电上游材料市场,碳酸锂和钴价格都在疯涨,甚至出现“有价无市”局面。经过前期一段自我消化和库存消耗后,正极材料企业也不得不将压力向电池客户传导。

从下表中的2家动力电池企业情况说明来看,针对上游原材料购买行为成为预付/应付款项同比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高工锂电了解到,通过增加预付款项来锁定上游原材料价格及稳定供应,在2018年将持续。

目前,钴价一路高歌,至今仍有上涨态势。三元材料供应商现款现货,甚至出现延时发货、供不应求局面。这迫使不少企业为稳定材料供应,增加了与上游供应链的预付款。

碳酸锂虽得益于一波新增产能释放,价格趋于平稳,并有下调可能,但鉴于其重要性,不少电池企业已经开始选择直接投资锂矿。对于未有雄厚资本支持的电池企业来说,增加预付款在商务谈判上让利成为保障上游的一种方式。

应收账款高企 增收不增利

承压材料货款外,来自下游车企的压力也不可小觑。从目前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发布的2017年财报数据,应收账款基数大,其中最高者达到84.38亿元;业绩方面,增收不增利、毛利下滑成为典型特点。

以下选取的电池企业样本均位列2017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榜前列,比较有代表性。数据背后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❶应收账款基数大

根据下表数据显示,前3家电池企业应收账款均超过30亿。其中下表中第二、三家的电池企业针对下游回款,采取应对措施,账款同比减少,但幅度并不大,且囿于前期基数太大,依然影响自身业绩增长。

从变动原因来看,车企回款周期长、付款延迟是导致电池企业应收账款高企的共同原因。车企进行压力传导,引发的连锁效应是: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面临降成本的压力。

长账期和降价对电池企业的业绩和毛利影响立竿见影。从下表可以看出,电池企业毛利普遍出现下滑。

❷增收不增利/毛利下滑

(注:“↑”表示同比增长;“↓”表示同比减少)

特别说明:电池企业C锂电池营收同比下滑0.34%;电池企业E毛利率同比增长1%。

❸账期拉长是趋势

高工锂电获悉,2018年,拉长账期依然是车企与电池企业合作的重要手段。

一般而言,电池企业与车企之间维持“361”账期模式,在签订合同后预付10%-30%的预付款,货到后2-3个月内支付50%-60%左右(甚至有90%)的货款,并且主要以银行承兑为主,剩余10%左右货款作为质保金在交货后12个月内支付。

但目前,车企期末应收账款的账龄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由于应收账款金额较大,且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较高,直接导致电池企业独自承担这些资金压力。

故此,有电池企业直言,对不少中小规模的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接受长账期的商务条款,自身就会处于破产、资金链断裂经营风险中;不接受,车企又会直接将其拒之门外。

从一季度电池企业表现来看,不少企业或走向破产倒闭边沿,或战略收紧走向储能/小动力/数码市场,或放缓步伐集中回款好的优质客户,可以预见2018年动力电池市场洗牌战将比去年更加激烈和残酷。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