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克”),成立于2001年,作为行业最早开发三元体系车用动力电芯的企业之一,比克目前的车电产品主要以圆柱电池为主,包括18650/21700等型号,持续化提升其安全性、性价比、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性能。
作为国内最早进军该领域的企业之一,比克以其卓越的产品品质始终占据着市场领导地位。比克产品和解决方案已覆盖新能源汽车、数码产品、储能产品及电池回收领域,形成了完善的电能解决方案体系。
经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确认,比克决定重点支持2018“第八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此次大会将于2018年5月19—21日在深圳召开。
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比克始终把增强公司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建设放在公司发展的首要位置。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年均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5%以上,通过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秉承“持续创新”的理念,比克建立了“自主研发为主,引进吸收为辅”的多层次的研发体系。自主研发,比克拥有一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深圳、郑州、上海等地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技术团队有超过50名博士、百余名硕士及近千人的研发队伍。借力外脑,比克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将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实现无碍对接。
目前,比克在高镍电池材料应用方面实现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同时通过提高镍的比重、降低钴额度使用降低成本,成为国内第一家可以使用镍高811材料实现量产的电池企业,。现在高镍材料2.75Ah电芯能量密度达240Wh/Kg,2020年将达到300wh/kg。
截止2017年底,比克动力电池装载新能源汽车超过110,000辆,深圳和郑州两大生产基地总产能达8GWh。2017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总排名第五,其中三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二。
比克电池最早提出智能制造理念,早在2006年,比克建设完成国内第一条自动化18650电池生产线。并坚持推动智造制造升级,进行动力电池智能生产制造体系建设,实现生产过程管控的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并取得一定成绩。同时,比克电池已实现“一芯一码”的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跟踪追溯系统。对产品的极致要求,使深圳比克获得江淮、东风、东南汽车、众泰、一汽、云度、奇点、小鹏等知名汽车厂商和众多造车新势力的肯定。基于不同车型对动力电池的个性化需求,比克始终与车企保持“V型开发”的流程对接,实现功能和进度的全方位吻合。
在储能电池领域:比克产品曾经助力开拓一号卫星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成功发射升空。
电池回收上: 2012年国内首批投放运营的纯电动出租车“迷笛”大部分车辆单车行驶超过20万公里,现在依然在路上行驶,初装行驶里程180公里,现在每天仍可以单次充电行使120公里。且部分车辆已经到达服役时间,2017年8月已经报废拆解,电池200组全部实现了梯次利用,作为储能产品现在已经在船舶上开始这批电池的第二个生命周期,比克又一次创造了国内第一,实现了国内首批车用电池梯次利用案例。。
储能技术作为支持传统电力平稳运行,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支撑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微电网、电动汽车和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储能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和中国储能网联合承办。
此次储能大会旨在深度探讨储能项目建设的管理体制、激励政策和商业模式,加快推进储能商业与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储能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储能技术自主创新,对支撑我国能源结构的顺利转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