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风电“抢装潮”可能带来的后遗症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经济观察网 发布时间:2014-10-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标杆电价即将下调的背景下,全国各大风电场或将迎来新一轮的“抢装”潮。当然,随之而来的则或许是过剩产能的复苏。

发改委是在今年9月中旬召开了一次“陆上风电价格座谈会”,释放出了下调风电标杆电价的信号。具体来说,拟将风电四类资源区标杆电价从目前的0.51、0.54、0.58、0.61元/千瓦时,调整为0.47、0.5、0.54、0.59元/千瓦时,调整方案适用于2015年6月30日之后投产的风电项目。

这意味着,在此时间表之后装机的风电项目,每度电将会减少2分钱到4分钱的收益。以一个50兆瓦的风电项目为例,假如该项目拥有25台2兆瓦机组构成,其年发电量可以达到1亿度电左右。若该项目是在明年6月30日之后投产并网,那么年均损失将达到200~400万元。

再比如,以我国风电装机量最大的企业龙源电力[1.56%]为例,该公司2013年新增核准风电项目37个,合计装机容量276万千瓦。若按照上面的计算方式测算,假若这些风电装机均在明年6月30日后投产,那其损失将在1~2亿元。

所以,无怪乎诸如龙源电力、中电投、中节能等风电企业均加快了抢装步伐。为的便是能够在“大限”来临前每度电多挣几分钱。

由“抢装潮”所带来的是上游风机制造企业的短暂繁荣。龙头企业金风科技[-0.70% 资金 研报]便表示订单满满,供不应求。其他的风机制造企业也将因此受益,被搁置的产能或许会因此重新启用。

众所周知,风电产业数年前曾经历过一轮产能过剩。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的风电产业曾连续数年实现100%增长。但之后呢,风电设备产业被列入了产能过剩的“黑名单”,成为了调控的对象之一。

那么,“抢装潮”会不会带来新一轮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呢?答案是不太可能。因为此前风电大繁荣时代所导致的产能过剩至今并没有消化掉,“抢装潮”可能带来的更多是一些闲置产能的复苏。

但事实上,我国风电产业并没有完全走出困境。“抢装潮”不仅会带来过剩产能复苏,还将带来更多其他的后遗症。

例如,短时间内装机激增,而电网接纳能力并没有随之快速增加,则意味着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弃风现象将更加频繁。

所谓“弃风”,指的是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

弃风一直是中国风电[0.00%]行业的老大难。据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黄少中介绍,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弃风电量达72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为8.5%。其中,过去几年风电发展的重镇甘肃省弃风率更是高达20.6%。

若按一度电0.5元算,那么今年上半年全国因弃风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便高达7.2亿元之多。“抢装潮”势必会加剧因弃风所导致的损失。

此外,“抢装潮”可能带来的另外一个后遗症是,风电企业在密集投产项目后,并网的那部分拿不到补贴资金的时间将被拉的更长。目前,补贴给风电企业的资金拨付普遍滞后了3~5个月。若未来风电装机量短时间内激增,资金拨付的难度将会增加。

这意味着风电企业不得不承受三重压力:风电装机前期需要大笔资金投入,装机之后“弃风”将导致一部分损失,寄望得到的财政补贴到账时间将被延长。

不过,鉴于风电投资企业以央企为主,因而短期的资金压力或许能够承受得住。而对于风机制造企业来说,“大限”之后或将迎来更大的萧条。

分享到:

关键字:风电 新能源 抢装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