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身边有一支特殊“部队”,他们的任务就是每天从各个渠道搜集信息,“现在的经济环境太复杂了,要掌舵就必须清楚国内外经济形势。我经常放下其他工作求证信息,即便如此,还是一头雾水,有时看不清前路的方向。”
万向集团经历了40多年发展,是中国最稳健的民营企业之一,但在全球经济的浪潮中,依然不可避免地出现颠簸。
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让身经百战的鲁冠球也感到了紧张。
记者问鲁冠球,万向是否先于其他企业感知到金融危机的到来,他回答说:“不知道!要是早知道,现在就在数钞票了。”
2008年秋,危机来袭
仅一支股票市值损失130亿,两个月订单锐减1/3
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从9月16日开始,电视里充满了全球股市大跌、经济重挫的新闻。
坐在办公室里的鲁冠球,内心非常不安。
随后几天,来自全国各地报纸、杂志、电视台,不同媒体开始蜂拥而来。市里、省里、国家的相关领导也一批批前来调研。
“股票真的是惨不忍睹,单”万向钱潮”一支股票,与2007年最高峰比就损失了130亿元市值。”鲁冠球说,股票损失还是纸上富贵,但订单每个月的减少,才是实打实的心痛。
两个月后,万向的订单缩减了1/3。
同时,汇率波动轻轻松松吞掉了企业利润。“比如太阳能7月份已经完成了全年利润指标,由于汇率的变化8月份开始又把利润”吐”了回去,合同早就订在那里,亏本也得发货,万向不能不守信用,否则,到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你就没市场了。”
2008年,在鲁冠球的目标里,万向将达到520亿元的产值,但实际情况是,只完成了463.6亿元,足足少了50亿元。
2009年春,最困难的时刻
鲁冠球也要给自己壮胆,万向开始调整投资方向
但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时候。
2009年新年刚过,淅淅沥沥的阴雨,寒意渗骨,鲁冠球一到办公室,就看到了前一季度的数字汽车零部件出口下降50%。
这年春天是万向40周岁生日,但订单的继续下滑,让鲁冠球高兴不起来,“当时说不慌那是给自己壮胆,给员工信心,我搞企业40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那年3月,鲁冠球赴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温家宝总理会见浙江代表团时,特意在鲁冠球身边停了下来:“现在订单情况好不好?”
鲁冠球向温家宝总理汇报了万向电动汽车的相关情况,并表示在经济危机的当口,万向将破例举行一个奠基仪式,以提振大家信心。
温总理很高兴:“你搞一个简朴的庆祝仪式,我提前给你祝贺!”之后,他又为万向总结了“艰苦创业、大胆创新、克难攻坚、勇往直前”的16字精神,鼓励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总理说:“我以为这不仅是万向精神,也是浙江精神。”
那天,鲁冠球还提了几个建议,如出台鼓励企业并购的优惠政策、加大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后面的日子里,这些都变成了事实。
当年4月25日,万向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奠基,鲁冠球搞了个热热闹闹的仪式,并破例发言。“信心很重要,要是连我都没信心,我们3万多员工怎么办。”
鲁冠球说,环境变了,时间不能等,要调整。万向集团开始调整投资方向,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确定为重中之重的发展方向。
2009年下半年,迅速恢复体能
度过最艰难的时刻后,依然不敢放松
2009年,万向做了很多事。
奠基的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在年底就实现了试生产;万向太阳能、风能等再生清洁能源在国际国内都有突破;收购美国Vista—Pro公司,促进了产业升级;投资的120万吨硝酸钾(钠)项目等在新疆正式投产……
鲁冠球说:“危机中,很多人开始缩手,但我要伸手。”那一年,万向荣获了国家创新型企业的称号。
更重要的是,大环境在变好。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宏观调控政策陆续放松……很多举措或许不能彻底治疗这场疾病,却给了企业喘气再发展的机会,加上万向逆势并购,2009年下半年,万向迅速恢复体能。
不过,这并没有让鲁冠球放松警惕,“金融危机就像一场积攒已久突然爆发的病毒性感冒,想用抗生素强压,虽然一开始起了点作用,但后面却爆发出一系列问题,我认为,这场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
鲁冠球说,2008年金融危机让他学会了一点全球经济瞬息万变,热的时候尤其要谨慎。
“2008年汶川地震,死伤无数,在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的同时,我们应该想想如何加强抗震。企业也是一样,我要做的,不是去预测什么时候地震还会来,而是将企业修固好,地震来了,我们能够平安度过。”
对话
现在应该思考的是新一轮经济起飞时
我们靠什么跟上去
记者:您曾经说过,金融危机让企业成熟,这种成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鲁冠球:越是高技术就越有高风险,越是高效益也越有高风险。做不做?做到多高多大?关键看我们承受风险的底线在哪里。
除了进行业务分析以外,我们的底线就是要设置“防火墙”隔离风险,万一造成损失绝不会影响到集团的整体经营。
这些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适应变化就要不断调整、转型。要竞争眼前市场,同时准备对未来市场做出调整。
记者:作为一家大型企业,万向的调整是否更艰难?
鲁冠球:万向确实积累了一定实力,但永远不能忽视调整。只有学会调整,企业才会“长寿”。
别看万向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大有大的难处,大有大的风险。在这次“金融海啸”中,那么多大企业都不行了,这对万向来说都是教训。
在顺境时,最容易得意忘形,因此,成功有时可能是最大的危机,而在逆境时,化解危机倒是最好的学习和成长,一定要增强信心,不可忙乱。
我常讲,怨天尤人没有出路,消极悲观走向死路。
记者: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您如何看待?
鲁冠球: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出口和消费不足,究其原因是结构性的问题。
全球经济什么时候复苏谁也说不准,但是,靠什么引领复苏已经形成共识,那就是科技创新。现在,我们思考的不是经济什么时候好转,而是新一轮经济起飞的时候,我们靠什么跟上去。
2008年金融危机推动中国加快经济转型
2008年,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第一次让中国感受到了“蝴蝶效应”的可怕。前一分钟我们还在考虑如何抑制经济过热,后一分钟却突然面临如何促增长的难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使我们很少有机会直面这样的危机,尤其是最近10年,人们习惯了每年GDP超过8%,习惯了超过实体经济增长速度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钱生钱游戏,习惯了投机和一夜暴富的神话……
唯一能借鉴的似乎只有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但它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显然不是同一个等量级。
缺乏经验积累,并且问题还首先爆发于中国并不擅长的金融领域,但我们必须应对。
2008年11月,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随后,中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纷至沓来
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和结构性的减税,促使企业恢复活力;
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增强民众消费能力,扩大内需;
大力度地加强科技支撑,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大范围地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特别是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期望以此形成长久的产业竞争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009年,中国率先于西方国家走出这场危机,2010年中国GDP再度超过10%。
但必须看到,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却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格局,它逼迫中国经济必须立即进行结构性调整。事实上,2008年那场全民战役,让中国从政府到老百姓,都逐渐成熟起来。
那一年后,政府多次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提出了实现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结构的三大转变,并将之作为未来发展的主线写进了“十二五规划”,上升为战略共识,这对于中国未来长远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一年后,很多老总醒悟:暴利时代已经过去。更多的中国制造自觉地从量多向质好发展。转型升级越来越多成为一种自发行为。思维上的改变,让疯狂、浮躁、急功近利这些情绪逐渐消停,人们开始理性地面对市场。
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没有彻底过去,2011年,由欧债危机引发的经济滑坡再度波及中国。有人说,如果用“水刑”来形容2008金融危机,那么当下的这场危机就是“水牢”,症状缓慢显现,但波及面将更大更持久。
中国该如何应对,一时众说纷纭。一份由欧洲复兴银行出具的《转型报告2011》报告,也许能为“摸着石头过河”的“经济转型”带来思索:报告称,当经济陷入滞胀时,民营经济往往能为市场导入一定的活力,提高效率。经济学家许小年说,这样的结论,和中国过去30年所发生波澜壮阔的变化何其相似!
改革已然成为任何国家都难以回避的挑战。而动辄伤筋动骨的改革,若不是因为碰到这样的危机,有多少人有胆量和勇气去尝试。
许小年说,当下的中国企业乃至普通民众,对这场改革都越来越期待。
政府出人出钱出政策扶持企业渡难关
2008年,外贸依存度高达65.8%的浙江,率先感受到金融危机的阵阵寒意。据省经信委统计,当年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达16.3%,部分企业出现停产倒闭,“回落之深,历史罕见。”
浙江省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出台了各项帮扶政策。
一、出人。比如省经贸厅推出的“驻企指导员”,将政府工作人员下到企业,和企业负责人、业务员、一线员工在一起,宣传政府相关经济贸易的政策,同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企业信息,做好对接工作。
二、出钱。2009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原有省级部门的工业类、科技类财政性资金,都整合转向统一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而当年新增的2亿元财政资金,也重点用于企业技术改造贴息。据统计,整个扶持资金全部加起来估计有5亿元左右,力度相当大。
三、出政策。比如以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浙江全力抓好42个省级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仅2011年,全省就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涉及2747家,80%为不锈钢、化工、造纸、印染、化纤、制革、电镀、铅蓄电池等各类块状经济。
截至2011年底,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实现销售收入22446.5亿元,出口交货值4376亿元,利润1149.9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41.3%、39.9%和37.3%,分别比2008年增长59%、41%和44%,年均增长16.7%、12.1%和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