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储能项目并网与调度 返回

盛弘电气将重点支持第七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召开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7-02-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为加快储能产业发展,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由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弘电气”)重点支持,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并网专业委员会、中国投资协会储能产业投资促进中心、中国电建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光电设计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与中国储能网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将于2017年4月24—26日在苏州举行

盛弘电气成立于2007年,主营业务范围包括电动汽车充电桩、光储新能源、电能质量、电池化成与检测,提供设备及一站式的解决方案。盛弘电气致力于通过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大数据响应需求分析,实现能源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组织结构,提供全方位能源互联网解决方案。

储能作为能源互联网中的核心环节,是实现能源互联、双向流动的关键节点。作为能源互联网的践行者,多年来,盛弘电气致力于储能应用探索,以稳定和丰富的现场运行经验,取得了亮眼的市场业绩,并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储备,应用范围覆盖工商业级别、电网级应用,通过多种储能应用方案,推动储能商业化进程。

目前,盛弘电气的储能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浙江MW级并网型海岛微电网示范项目、青海玉树援电离网项目、武汉未来城风光储微电网示范项目、桑顿工业园光储充一体化微网示范项目,深职院交直流混合微网试验平台等国家863项目、示范项目和储能商业化应用项目中。

多分支PCS降低电池投入成本,加速储能商业化应用进程

对于储能市场而言,电池的高成本同样是制约产业商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降低储能方案成本的需求也非常迫切。针对此需求,盛弘电气推出独有的多分支储能系统,能够在单台储能变流器PCS直接接入不同品牌、不同类别、不同SOC的电池,消除由于不同的电池组并联之间产生的环流问题,减少电池梯次利用后复杂的筛选环节,降低梯次电池重新使用的成本,以提高梯次电池的回收效率和利用价值。而在B品电池应用领域,多分支PCS同样可以接入不同电池厂家的B品电池,提高B品电池的经济价值。另外,多分支PCS也能够解决铅酸铅碳电池无法大规模并联的问题。目前,盛弘最大可支持8分支PCS。

该储能变流器已稳定应用于上海汽车城项目,可接入3组不同的梯次电池。

独有的柔性光储充一体化方案

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将能够解决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配电网的问题,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

盛弘在光伏-储能-充电桩三大领域均有多年的技术和市场耕耘,通过技术平台升级,将“电力生产、电力存储、电力消费”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出适用于商业园、工业园、商用住宅等范围的柔性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应急备用电源、调峰调频和分布式能源就地消纳等方面的运行管理及调度控制,实现清洁能源、减少排放污染及降低土建成本和输电建设,同时减少用户电费支出。

盛弘拥有30kW-500kW全系列商业级、工业、电网级储能变流器PCS及对应的解决方案,在应用中,能结合实际柔性组合适用的解决方案。

能源互联网践行者

作为能源互联网践行者,盛弘产品服务于能源互联网中每一个核心电力环节,多业务布局打造能源互联网闭环。

盛弘储能技术按电能应用需求调配管理电能资源,实现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电动汽车充电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及时能量补给,推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盛弘电气开发的电能质量产品和能源管理系统,为不同供电场合、工业生产环境,优化电能质量及智能管理电能,优化电力能源的使用效率;电池检测与化成设备为铁锂铅酸等储能电池的充放电生产环节实现能量回馈,实现绿色生产,V2G技术及产品推动未来电动汽车商业运行模式。

第七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旨在深度探讨储能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激励政策和商业模式,加快推进储能商业与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储能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储能技术自主创新,对支撑我国能源结构的顺利转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盛弘电气作为本次大会的重点支持单位,将在“储能电站暨微电网专场”发表精彩演讲,分享其在能源互联网与储能领域的深度布局。

分享到:

关键字:盛弘电气 4月苏州储能大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