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储能项目并网与调度 返回

长园深瑞的储能布局之路——访长园深瑞总经理徐成斌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6-12-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两年,关于“储能元年”即将到来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随着相关能源政策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储能产业,并做出相应的发展部署。

虽然,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园深瑞”)与储能“结缘”的时日尚短,但实际上,储能技术和其多项业务领域关系密切,“交情匪浅”。

日前,长园集团董事、长园深瑞总经理徐成斌接受中国储能网专访,对记者讲述了储能与长园深瑞之间的缘起与未来。

长园集团董事、长园深瑞总经理徐成斌 

新能源 新增长点

“尽管开展的时间较短, 但长园深瑞一直对储能产业保持着高度关注。”徐成斌对记者表示,截至目前,长园深瑞已经参与了电科院西藏措勤微电网示范项目、普天新能源光储充微电网示范项目、浙江海宁工业园区微电网项目、浙江杭州电校微电网项目等多个项目工程。

“特别是新能源发电与电动汽车充电等业务领域和储能的关系较为密切。”徐成斌进一步对记者介绍说,以西藏措勤地区为例,当地大多数用户原本无电可用,该工程集合水电、光伏发电、风电、电池储能、柴油应急发电并网运行,提供了充足用电保障。“利用储能设备及系统,可保证新能源发电稳定性,维系局部系统运行。”

“此外,在浙江海宁工业园区等多电源协调供应地区,通过储能系统,可协调多种能源,大幅提升能源利用率。而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能够让充电业务开展的更加有效率。新能源事业是长园深瑞关注的重点。当前分布式光伏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事业发展的两大主流方向,而基于这两大方向所需的储能技术,以及所形成的业务领域,长园深瑞也十分重视。” 徐成斌如是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经过几年沉淀和发展,在2016年前三季度,配网和智能设备产业、以及新能源业务板块,已成为长园深瑞新的业务增长点。

“虽然主网主业增长乏力,但长园深瑞在配电自动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以及新能源等领域大力开拓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6年销售预计为16亿元,同比增长15%-20%。”徐成斌自信地介绍说。

积极探索 等待时机

2016年,我国储能装机呈快速增长之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我国已公布的储能项目建设规划累计规模达400MW。然而,政府虽对储能产业持鼓励支持态度,但具体的扶持政策却迟迟未能出台,引发了企业的观望态势。

“相关鼓励政策未出台,相关设备价格较高导致成本难以降低,以及储能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等因素,制约了储能产业的发展速度。”徐成斌对记者坦言,“因为缺少批量项目的机会,长园深瑞曾经参与的工程多为科技项目。”

徐成斌认为,我国储能产业发展速度较慢,亟需政策支持助力提速,而产业走向成熟则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合力推动,“当前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在商业化模式明确之前,企业难以投入大量资金,开拓储能业务。”

“长园深瑞正在耐心等待市场机遇,期望未来能够在储能领域开花结果。”

不过,等待并不意味着静默,徐成斌对记者透露,长园深瑞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研发经费,用于探索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微电网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等应用领域的发展方向。

“长园深瑞目前并未单独开展储能业务,但在前瞻性技术与产品研发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实际上,例如BMM、BMS、PCS、EMS等储能相关产品,与长园深瑞专业的保护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均有所关联。未来,长园深瑞将加强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提升供应链效率,同时计划与能量设备企业强强联手,共拓市场。”徐成斌表示。 

关于长园深瑞:

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长园集团全资控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原名为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国电力部·电力自动化研究所·元件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研究室改制成立,总部位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国内第一代从事微机保护和变电站综自项目的科研、生产和服务的企业。

长园深瑞专业从事电力系统保护控制领域、配电自动化领域及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技术服务,公司整合全球资源,围绕“发、输、变、配、用”5大电力环节,以实现客户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为用户提供电力行业二次设备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及包含咨询、设计、施工、调试等一体化的工程项目服务。

长园深瑞是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主要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技术供应商,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公司。作为国内变电站保护和控制领域的一流企业,长园深瑞承担了三峡送出、西电东送、西北750kV工程、国家电网1000kV特高压工程等一大批国家重点输变电项目及大庆石化、胜利油田、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首都钢铁、沈大高速公路等上百项国家重点工程。

 

分享到:

关键字:长园深瑞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