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碳经济将逐步主导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方向,可再生能源比例虽小,但是在逐年增加,围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已经开始。但是未来5年内电动汽车仍无法大规模替代燃油动力汽车,主要障碍是电池技术,而CCS(碳捕集技术)也难以在发电领域大规模普及。
寻找市场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经济研究所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低碳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要为低碳技术和资源寻找市场。”
众所周知,中国、巴西、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将是为未来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国家,所以这些国家在能源市场中越来越活跃的同时,也正是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市场。“例如,中国既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又是清洁能源最大的市场,也是清洁能源增长的领军国家。尽管大部分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核能,都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但是清洁能源技术在中国未来能源发展中将占据更重要、更基础的地位。”上述相关人士说,“又如,中国和印度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和碳排放强度目标,这些目标旨在继续推进国内市场对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技术与服务的需要。”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设立这些目标并非好高骛远,但与正常的情况还有很大差距。从中国最新的“十二五”规划可以看出,清洁能源目标和项目在发展策略中的影响力正在加深。“总之,每个国家在运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但有迹象表明,在克服一些主要障碍方面有望取得进展,例如降低技术成本,发展新的分布式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电网接入水平等。”上述相关人士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对清洁能源市场非常重视,许多美国公司都参与了技术研发,许多产品在全球供应链中实现了国际化。”
能源安全问题提升可再生能源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的地位不断上升。”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经济研究所相关人士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1年初,已经有119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或刺激计划。这些目标或计划鼓励人们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尽管如此,目前除了水力发电以外,可再生能源只占全球能源市场很小的一部分。
根据BP的数据,2010年石油占总能耗的33.6%,煤炭占29.6%,天然气占23.8%,水能和核能紧随其后,而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燃料、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和固体废弃物等,仅占1.8%。这一数据虽小,但比10年前的0.6%增加了2倍。2010年生物燃料产量增长了14%,2011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15.5%,是继1990年以来的最大值,占总能耗的1.3%,并且占总发电量的3.3%。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2011年可再生能源投资创历史新高,为2110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32%,其中非水力可再生能源发电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德国、西班牙和印度。
“阻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高成本(虽然成本在不断下降)、化石燃料补贴等。”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但无论如何,可再生能源仍在发展壮大,预计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行动将确保可再生能源比例继续扩大。”
电池技术和CCS仍待突破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主要源于技术进步。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正在回归制造业,但是回归的是高端路线,其中绝大多数是风能、太阳能、节能、智能电网、CCS、新一代核能发电、第二代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所以,围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已经开始。
然而,未来5年,决定全球能源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最核心的两大技术难有大的突破。一方面,决定能否大规模减少石油消费、提升全球能源(石油)安全水平的电动汽车技术,实际上主要是电池技术。以锂离电池实测和估算为例,目前中国市场的技术水平下锂离电池仍处于高能耗、高排放水平。加上成本高,重量大,寿命短的原因,还无法推动电动汽车实现革命性转变;另一方面,CCS作为国际上在发电领域最大希望的碳排放技术,目前存在若干致命问题,包括:CCS项目缺少一体化商业性示范、总成本增加明显、总能效下降幅度大、缺乏法律基础、公众接受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