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值班到深夜。等来的却是要被过滤的中文版声明,好在华尔街日报、美通社有英文版。这让我们看到真相。
如果让笔者总结万向为什么会收购失败,只有一种解释理由:专利贸易保护。
我们知道,美国是世界上拥有先进的各个领域核心技术最多的国家,占到全世界核心技术领域的80%左右。上到航天技术,军工技术,中到IT技术、信息化技术,下到民用产品汽车、手机等技术,包罗万象,几乎涉及到了人们消费的每一个角落。这些核心技术,给美国在世界上称雄奠定了基础。别的国家要向使用这些技术,要么只能向美国购买,要么不顾知识产权的壁垒,进行山寨克隆。
美国和中国叫板“知识产权保护”,其意义就是在保护其知识产权不受侵犯,也是警告中国不要坐享其成,吃免费的午餐。前不久,发生的华为、中兴被美国贸易诉讼背后一部分原因就是知识产权的争斗问题。作为通讯设备的基站,思科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专利技术。而我们国家大部分是仿造产品。也就是把人家的技术免费“拿过来”使用,这种“仿造他人专利技术为我所用的行为,着实让美国头疼不已”。
就拿微软的视窗系统来说,在中国有60%左右的系统使用者都是使用的盗版产品。并且使用者毫无知识产权概念,把使用盗版省钱引以为荣。
还有就是我们的手机制造,更是山寨风行的行业。我们国家的手机制造商说得好听点是生产制造商,不好听点都是一帮“打劫者”。
这种局面的形成在于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西方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以付费使用技术为荣;我们则是想尽办法走捷径,克隆山寨各种技术为我所用,以不付费为荣。(这就像美国的互联网很少有使用者不付费的,而中国,免费盛行,以占有他人资源和知识产权为荣)。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技术贸易占了很大的比重。我们在和美国谈判中,都要求对方开放敏感市场技术的转让,把拥有核心技术的尖端设备、武器卖给我们,但是美国就是迟迟不开放这块市场。把技术市场竖起了一块高的壁垒,就是怕专利技术外泄。
由于我们在市场专利技术上是个“矮人”,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找到捷径,就想到一招:用市场换技术。可是,这条路也是十分艰难。可以说30多年来,家电等市场换技术的败局刻骨铭心。
财大气粗的中国现在又想通过购买的路径,收购拥有专利的企业,直接获得专利技术,现在看来,除了沃尔沃被吉利收购成功外(整合进行中),没有哪家拥有先进专利技术的西方企业被中国收购。被中国买下的,都是些不重要的产业中的企业。
A123则不然,它是世界上锂电池行业技术的领头羊,拥有磷酸铁锂等核心技术最多的企业,并且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几次三番得到美国政府的补贴。这就能看出美国政府对它的重视。虽然它的核心技术现在没有市场或者市场很小,但是未来世界确是一片光明。
由此,万向收购A123也在情理之中。美国人不傻,不会把明天轻而易举送给外姓人。何况是一个时时要被提防的外姓人。
中国的鲁冠球们该清醒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