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分布式储能聚合互动调控技术 返回

果壳电子布局智能可穿戴设备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时间:2013-08-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全球电子巨头纷纷表示欲涉足智能可穿戴设备之际,日前,果壳电子率先推出了两款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表GEAK Watch以及GEAK魔戒。
 
  从Bambook电纸书,到Bambook S1智能手机,再到目前包括智能手表在内的GEAK品牌系列产品,果壳电子一直在朝着自己的“硬件梦想”迈进。
 
  “智能穿戴设备会是我们发力的重中之重。”日前,盛大果壳首席市场官李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这个市场现在是蓝海,大家位于同一起跑线,“这可能是果壳电子及中国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抢占第五块屏
 
  在此次发布的新品中,GEAK Watch是最受市场关注的产品。它是基于Android 4.1系统的小尺寸手表,1.55英寸屏幕,240×240分辨率,能利用Android系统扩展应用。此外,果壳开发了不同的时间表盘,遥控手机拍照,挂断电话,以及查看短信、邮件等各种手机上的信息。
 
  “研发大概有半年时间,投入了大量资金,目前我们仍在和生态链上的合作伙伴一起研发相关应用,不以赚钱为目的。”李涛表示。
 
  虽然此前索尼发布过一款名为SmartWatch的智能手表,但在李涛看来,这不是真正意义的智能手表。“SmartWatch只是能通过手表来调动手机的功能,它并非一个独立的智能个体,相比之下,GEAK Watch是与手机一致的智能设备,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芯片、内存、显卡、声卡。”
 
  李涛认为,手表是除电视、电脑、手机、平板之外非常珍贵的第五块屏。“其珍贵之处在于,从用户的使用习惯上讲,传统的手表拥有一块一寸左右的屏幕,而只要有屏幕,就能够显示信息。但这块空间现在正被只能看时间的手表占领,这无疑是一种浪费。如今触控以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云端软件的丰富,让手表的屏幕富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大家都在争抢这第五块屏幕。”

  弯道超车
 
  事实上,对于智能穿戴设备,科技巨头们已纷纷出手:苹果最近正在为自己的智能手表团队招兵买马,加快开发进度;微软、三星纷纷表示重启自己的智能手表项目。
 
  “智能穿戴设备市场才刚起步,就已成为竞争的红海。”对于上述现象,有评论称。
 
  李涛并不赞同,“智能穿戴现在正是蓝海,是中国企业智能穿戴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虽然海外巨头都有拿出计划,国内企业也在投入开发中,但定位各不相同,而且产品也尚未生产成功。”李涛说,大型企业家大业大,转型较慢。中国企业在这波未来5年的智能穿戴的风潮中有很大的可能实现“超车”。
 
  “首先,中国企业反应速度快。苹果尚未从iPhone3代、4代中走出,没有突破性产品时,中国企业已走在前面。”他进一步解释,“其次,中国生产快。中国可以生产全球最好的产品,不管是苹果还是三星,产品都是在中国进行生产的,所以中国的生产力不是问题。”
 
  在他看来,目前的另一个优势是,中国在智能穿戴设备上已发挥出创新力,“传统中国企业以山寨为主,缺乏创新,而现在的智能穿戴正是创新的好时机”。
 
  李涛认为,中国式生产加中国式创新,能够充当地发挥中国的优势,改变世界。GEAK Watch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它是全球第一款真正的智能手表。而首批预定5000台,30分钟抢空的好成绩也让其对GEAK Watch以及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充满信心。
 
  智能化一切
 
  当然,果壳的智能化之路并不局限于现已发布的智能手表和魔戒,未来,这张智能之网还要铺得更大。
 
  “我们的目标是智能化一切。”李涛说。
 
  这样的目标是否太过宏大了?面对记者的疑惑,李涛表示,智能穿戴领域不像传统电器领域。它的制造是一个标准的过程,有cpu、网络通道和操作系统就是智能设备,载体不同决定了功能的不同,但本质一样,通过编程对设备进行控制。
 
  “智能化一切的前提是标准化生产。日后随着产品的不断丰富,并形成协同,出现一个共同的规则。因此,智能化一切是在思想的异想天开和生产的标准统一的结合下实现的。”李涛解释,所以,对于果壳来说,最重要的是研发能力和创造精神,关键是找到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市场上有的智能设备果壳都敢去了解并且愿意不惜成本去尝试。
分享到:

关键字:果壳 电子 布局 穿戴设备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