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分布式储能聚合互动调控技术 返回

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十年内难突破?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汽车产经网 发布时间:2013-07-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7月17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的《201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3汽车蓝皮书)发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出席了此次发布会。在发布会后的访谈环节,张绥新博士表示,从目前推广的接受程度来说,混合动力技术是最合适的节能汽车方案;相比之下,纯电动车仍受限于技术、成本以及配套设施3个难题;他还指出,5-10年之内,电池技术仍难有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根据大众集团此前提出的计划, 2013年大众将实现在中国供应链本土化、2013年开始实现电动车的小批量生产,2018年以后是大批量生产;其中,2014年以后开始推广纯电动车,但目前来看,离电动车的推广仍有一定距离。
 
 
    张绥新博士表示,大众集团在华新能源车计划并未改变,总路线没有改变,“但具体的时间节点,需要根据市场和技术方面的情况再适时调整。”他认为,经过对电动、插电混动等新能源车几年的摸索、系列实验和研究,“目前我们认为,至少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如果要在市场上推广新能源车,要减低消费者的疑虑,想获得比较高的接受成果的话,目前看来,做混合动力,我们认为是比较适合的方案。” 他坦承指出,无论是大众的合资企业,还是大众集团层面,要全面开发,将纯电动车作为商品化的产品,目前仍然是无法承受的。
 
    据悉,大众集团目前已经研发出两款纯电动车,计划于今年、明年分别上市,其中中国将先采用进口的形式进行市场试探,而大众的最终的方向,依然是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
 
    对于纯电动汽车产业在技术、成本和配套设施三个关键方面的难点问题,张绥新博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由于核心的电池技术瓶颈,“我们不想再大规模搞纯电池车,因为目前电池能量还是达不到客户所需要的续航里程。几个礼拜以前,我刚跟我们电动车开发的最高负责人交换了一些看法,他认为5-10年之内,并不会有电池技术会有革命性的突破。”张绥新博士说,在这一前提下,想做出一辆续航里程四五百公里的纯电动车,并非不可能,但从能源的利用率等方面来说,那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对于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他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是比较适合的选择。
 
    在成本问题上,近两年电池成本在不断的下降,因此他认为,成本的压力将随着规模的扩大越来越低;但在配套方面,他则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前一段时间做调查,发现了很多问题,商业化以后,充电基础设施现在乱的像一锅粥!”为此,他再次呼吁,协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加紧做好配套设施的工作,否则即便电动汽车能够量产,仅仅因此一项,无处充电的消费者也将否定整个电动汽车产业。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电池 技术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