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福建公司电科院设备状态评价中心技术人员、移动式储能装置项目研发人之一郑高介绍说,尤其是安溪,每年春、秋两季制茶高峰期,大功率制茶设备集中使用,电网负荷猛增,最大负荷是平时的12倍,形成罕见的尖峰负荷,导致局部区域、局部时段出现供电能力不足和低电压现象;而在非制茶季节,所有制茶机械停用,用电仅为普通照明用电,变压器几近空载运行,用电负荷峰谷差距大,用电负载率低,农网设备利用率低,供电效率低。
郑高说,如果为了满足制茶高峰期局部时段的用电需求,加大局部区域电网投入力度,但在非制茶期,用电设备处于空载运行,设备利用率低,造成电网投资效益低下。然而,不解决部分地区在用电高峰时段低电压问题,将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用电,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何改善低负载率地区的供电能力,又能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国网福建电力公司凭借着领先的科技创新理念,实现了可靠供电与经济供电的双赢。
2011年,针对这种负载率低的用电负荷,国网福建公司组织福建省电科院开展“移动式锂电池储能装置开发及其在季节性负荷侧的应用示范”研究,实施移动式储能电站的示范工程试点建设,为改善低负载率地区的供电能力,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提供技术条件。
移动式储能装置的示范工程,是以安溪感德镇为试点,感德镇是安溪闻名遐迩的名茶铁观音的主产区之一,2010年,凭借茶叶年产值超过10亿元被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中国茶叶第一镇”荣誉,全镇九成感德人种茶,制茶尖峰负荷每年以30%递增,导致局部低电压现象非常严重,给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带来很大压力。2011年,福建电科院研发技术人员深入安溪感德镇现场勘察调研安溪用电负载率低的特点及规律,收集详实全面的材料和数据,制定了实施移动式储能电站技术方案,探索引入储能技术,开始了移动式储能装置研发。
福建电科院认真开展移动式锂电池储能装置的电池系统、保护系统、监控系统等攻坚研究,同时结合安溪配网实际情况,做好移动储能电站接入安溪配网系统调试工作。为确保移动式储能电站顺利接入,安溪供电公司提前做好接入配变开关和数据采集设备的安装改造等前期工作。
“这种储能装置既可以作为电源,又可以作为负荷,能跟配电网互动,在用电低谷时充电,用电高峰时放电。”郑高介绍说,投运后,将实现制茶时节由台变与储能发电站联合供电,达到消峰填谷、提高电能质量、整合和充分利用电力资源、缓解用电高峰供电压力、平稳可靠经济供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