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分布式储能聚合互动调控技术 返回

燃料电池车卷土重来 全仗政府法规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发布时间:2013-07-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 美国通用汽车(GM)以及日本车厂本田(Honda)日前宣布将携手为氢燃料车辆──结合燃料电池与氢燃料储存槽──开发共享的动力系统,期望在2020年让新型燃料电池车辆上路。不同于电动车(EV)是采用储存在大型锂离子电池的电力为动力,氢燃料车辆的动力来源是来自燃料电池内部的氢与空气所产生之电化学(electro-chemical)反应,仅会排放水。
尽管氢燃料车辆优势显然高于电动车(行驶距离较长、补充燃料时间较短),汽车产业对燃料电池车辆却一直抱持若即若离的态度。对此汽车制造商与市场分析师,都 将燃料电池车辆的进展缓慢归咎于未能建立氢燃料补充站网络,因为该种“充气站”的建造成本每座高达100至200万美元。
       而若将基础建设议题放一边,为何我们又看到产业界开始有开发氢燃料电池车辆的动作?答案很简单:政府法规。
       2004年,市场研究机构 ABI Research 曾大幅下修燃料电池车辆市场前景,该机构当时的分析师Atakan Ozbek指出,在没有明确的中央与地方政府承诺支持之前,该产业不会真的开始成长。然而,今日的汽车厂商却发现,在十年之内他们得面临到必须遵守包括美国、欧洲与日本等地政府所订定的、更严苛的二氧化碳排放法规。
       除了卷土重来的燃料电池车辆,混合动力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以及电池供电车辆同样也是车厂为了符合法规所推动的技术;显然并没有业者会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国际电子商情》Honda 宣称其FCX Clarity 系列的燃料电池车辆,比传统汽油混合动力车辆在转换化学能源为电力方面的效率更高
       Honda 宣称其FCX Clarity 系列的燃料电池车辆,比传统汽油混合动力车辆在转换化学能源为电力方面的效率更高 
分享到:

关键字:燃料电池 卷土重来 政府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