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承载了太多的期待。根据“十二五”规划,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要达全球第一,并以纯电动为主要技术路线,未来10年政府财政将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处于摸索阶段。用陈清泉的话来说,行业在政府大量补贴下,付出与回报仍不成比例。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2011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仅售出了5579台;混合动力车的表现则更糟糕,只售出2580台。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中国2011年汽车总销量的0.04%。
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已有纯电动的新能源公交车在世博园里穿梭,但两年后的2012年,新能源汽车量产并向市场投放仍有一定困难。陈清泉认为,电动汽车产业要形成良性发展,必须先平衡好各方利益,需要汽车企业和电力企业共同协作,设计出双方都满意的商业模式。同时,也需要厘清一些认识误区。“许多人把电动汽车和传统的燃油汽车作比较,这在目前是不合适的。”陈清泉表示,电动汽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短途、小型的路程上,新能源汽车具有绝对优势。因此他建议,新能源汽车应该先占领某个细分市场,然后再慢慢扩张。
近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科技部共同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通知》,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被业内认为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又一政策利好。根据《办法》,中央财政将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奖励资金,专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奖励资金的支持对象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和动力电池项目两大类。电池项目被单独列为一类,显示了该组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于清教表示,可以预见到,未来几年在整个行业生态圈里,那些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厂家以及只为圈地圈厂的投机者都将被淘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无论是以央企为代表的国家队、以大众、宝马等为代表的外资队,或是以奇瑞、万向为代表的民营企业队,谁能最终胜出都将取决于其技术竞争力、资金储备和长远战略规划。在没有核心技术和市场支持的前提下,以政府补贴来进行大跃进计划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