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5月8日, 国家能源局下发建立服务能源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的通知,要求煤炭司、电力司、石油天然气司、核电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和国际合作司各自牵头成立服务相关企业的“科学发展协调工作小组”,按季度召开服务能源企业科学发展座谈会;5月22日第一批12项能源领域被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公布。
2.媒体及专家解读
能源监管从管项目转向重服务
能源局的刘铁男时代被业内专家认为是“重审批、轻监督”侧重前置性审批环节,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督与管理则相对较弱。而当下,能源局更强调服务和监管。
——5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我们乐见能源局开放服务的态度,在此前能源项目报批难度颇大。如果不强力运作,项目审批难以成功。
——一位民营能源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7个协调小组成立意义重大。这说明能源局的工作思路在转变,从以往的管理型部门逐步向服务型部门过渡。”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
简政放权后仍面临重要监管挑战
审批权下放后,需要高度关注中央与地方之间规划统筹和协调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有可能又回到2011年以前那混乱和无序建设的状态。
——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表示
此次取消了电力用户向发电企业直购电试点的审批权,电力用户以后可以直接向企业买电,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但是,在这个交易过程中需要有人来提前制定市场规则,监管交易顺利、合法地进行。同时,直购电现在更多的是大用户,需要有相关部门来核算电网的过网费用和成本,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表示
期待加强能源公共服务
当前,我国能源统计、信息、分析、研究、科技、储备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明显不足。以基础信息为例,我国当前大量的能源信息统计和分析工作由各行业协会和大型国有企业承担,而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专门负责统计分析的人员仅有少数的几个人。相对于拥有数百员工、年度预算经费上亿美元的EIA,我国能源基础信息的薄弱性不言而喻。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林卫斌表示
3.分析师点评
吴新雄就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后,一方面继续进行机构重组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在能源发展宏观角度布局谋篇,其本人言论和能源局的举动都深受业界关注,此次主题活动的一系列内容又将舆情热度推高。
业界在热议新能源局转职能、转作风的变化时,一部分对这些变化展现的监管进步表示称赞,并对下一步的能源公共服务职能充满期待,同时,也有舆论对继续推进改革表达了一些隐忧,主要包括国家能源局行政审批项目取消或下放后的监管困难和在国家改革进程下,其改革权限的被允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