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多晶硅双反或致中下游企业受损 削弱产业国际竞争力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4-11-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日前商务部联合海关总署发布公告,2014年9月1日起暂停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申请的受理。部分光伏中下游制造企业对此表示,此举或将加速下游企业在海外投资,减少国内光伏就业机会,最终削弱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下游制造商被迫海外建厂

“目前我国领先的硅片企业较海外企业成本优势在8%-10%左右,由加工贸易改为一般贸易后,硅片企业增加了多晶硅进口关税、反倾销税、增值税和相应的资金成本,并面对因美国多晶硅进口渠道被封堵而带来的价格上涨,多晶硅采购成本的增加将使硅片企业全球竞争优势严重削弱”,SEMI光伏顾问委员会光伏单晶分委会相关专家如是说。

以某硅片企业为例,采用一般贸易方式从OCI进口多晶硅料时,付出的成本将增加18%左右,而多晶硅料占硅片成本比重约为45%,最终硅片成本会上升8%左右。

在此压力下,为规避贸易壁垒,中下游制造商被迫海外建厂,以抵消多晶硅采购成本上涨的影响。据了解,晶澳、晶科在南非建组件厂,正泰收购德国Conergy法兰克福组件厂。目前,国内单晶制造商卡姆丹克也已在马来西亚建厂。

国产多晶硅尚不具有优势

SEMI光伏顾问委员会光伏单晶分委会相关专家同时也指出,国内硅片企业大都以出口为主,加工贸易是拓展海外市场的主要方式,暂停多晶硅加工贸易将直接限制硅片的出口通道,减少中国硅片企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可能造成行业垄断。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硅片产量23GW,出口7.3GW;组件产量26GW,出口16GW;同期进口多晶硅8万吨。进口的多晶硅基本以硅片或组件等形式出口海外。即使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已经大规模启动之际,中下游光伏产品仍有60%以上需要出口,尤其是一线企业出口占比更大。

而国产多晶硅成本和品质尚不具有优势,无法满足高效硅片的发展需求。未来光伏市场将向N型高效发展,目前国内硅料因品质还不能稳定供应,例如: N型单晶的少子寿命规格为≥1000us,国产多晶硅在此规格要求下的不合格率为15%-20%,而进口多晶硅的不合格率仅为0.5%-0.9%,暂停多晶硅加工贸易将削弱中国高端光伏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中国光伏行业参与未来的竞争。。

据了解,作为国内最大的多晶硅厂商和硅片厂商,保利协鑫拥有6.5万吨的多晶硅产能和13GW的硅片产能,2014年上半年多晶硅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5.7%。政策将助长少数企业垄断地位的形成,不利于多晶硅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国内光伏中下游企业呼吁,应关注光伏中下游企业的实际困难,保障多晶硅加工贸易通道的顺畅,强化光伏产品国际竞争力。

分享到:

关键字:多晶硅 光伏 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