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中兴通讯:从贴牌到构建高端品牌转型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2014-11-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向世界出发·2014 国际化新征途”第四期关注的是本专题报道另一大主线——“中国智造”。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多年,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已经从能源资源驱动向能源资源驱动、市场驱动、技术驱动等多种投资驱动格局转变,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高科技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露锋芒,中兴通讯(000063,股吧)即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中国高科(600730,股吧)技企业如何从全球产业链的参与者向主导者蜕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金融机构如何凭借优势产品和服务方案助力高科技企业参与全球竞争?这些都在本期报道中一一分解。

10月23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通讯”)公布其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预计全年盈利25亿~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14%~106.24%。

几乎翻番的利润预期,即使是在飞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也是非常少见的。中兴通讯的全年盈利预计甫一公布,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日本野村控股公司就大呼“报低了”。该机构认为中兴通讯在美国市场智能手机销售强劲,利润预期不该“太过保守”,应该再高4%~14%。

在分析机构看来,中兴通讯之所以被外界看好,是因为其有着迅捷稳健的国际化步伐:从印度到欧洲的运营商网络,再到美国的手机市场,已经处处都有中兴通讯落地生根的身影。进入2014年,中兴通讯的国际化战略进一步升级。

从贴牌到构建高端品牌转型

2014年,中兴通讯在主营业务之一 ——通讯终端的销售上,取得了全球市场的突破。

中兴通讯在北美整体手机和智能机市场排名均杀入前四,预付费市场位居第二,是占据市场份额最高的中国厂商;中兴通讯Blade系列受到了欧洲用户的极大青睐,在欧洲23个国家销量已达数百万台;中兴通讯星星1号欧洲版在土耳其明星机型销售中排名第一……在海外很多市场上,中兴手机已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线品牌。这主要得益于中兴通讯对其精品战略的贯彻。

在2013年的最后一天,中兴通讯进行了重大架构调整,成立了终端事业部。该部门独立运营,采取“旗舰+精品”的策略,并以提升盈利能力为目标。之后逐步引入了前德国宝马设计师团队、摩托罗拉和黑莓安全研发团队、韩国UI设计团队。先后推出了星星1号、天机Grand SII、红牛、努比亚Z7、Blade VEC等一批外观精美、性能强大的精品机型。

业内认为,这批倾心打造的精品机型,让中兴通讯与其他单打性价比牌的国内厂商拉开了差距。精品战略使得中兴通讯能够更好的适应海外,尤其是欧美成熟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更换手机周期比中国消费者长,对于手机的设计感也有更高的要求。

除了销量上的稳步增长,中兴手机也在加速推进自有品牌的构建。在海外,中兴手机曾长期只能做当地运营商的ODM(即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委托他人生产)。海外消费者用中兴手机的不少,但知道中兴通讯这家中国企业的不多。现在,中兴通讯已经将建设自己的品牌摆在了战略高度。

在欧洲,中兴通讯已经初步完成了ODM向OEM(即一家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规格和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产品)转型,三季度ZTE Logo使用率提升到90%,基本完成了自有品牌的构建。在美国市场,全部的53款在售终端产品,也都将在下半年全部打上中兴通讯自己的Logo。

外界普遍认为,从代工厂走向品牌商,加速推进品牌效应的积累,将会对中兴通讯日后的发展有极大帮助。

在9月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民族品牌中兴通讯生产的智能手机又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了各国政要。此举被认为,将为中兴通讯品牌手机带来巨大的正面效益。

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终端事业部CEO曾学忠曾表示:“中兴手机终端在全球各大洲均设有多个生产基地,也在美国、加拿大、德国和韩国等都设立了研发中心,之所以在这些市场加紧研发布局,是因为中兴最终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导品牌。”

从“设备供应商”向“运营服务商”升级

2014年1月8日,中兴通讯的国际化掀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天,中兴通讯顺利接过了德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E-plus的全部网络服务。具体为E-plus提供服务的,是中兴通讯通过收购阿尔卡特朗讯公司德国分公司(以下简称“阿朗德国公司”)而整合组建的中兴德国服务公司。这笔价值十亿欧元、为期五年的服务协议,是中兴通讯目前为止在欧洲获得的最大同类项目。

在2012年竞标E-plus全网服务项目时,诺基亚、西门子等强者云集,当时还没有欧洲大型项目经验的中兴通讯并不被看好。但凭借之前4年与E-plus合作时展现的诚意,中兴通讯作为黑马最终脱颖而出。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客户,中兴通讯又全盘收购了之前为E-plus提供服务的阿朗德国公司。

此次合作的正式开启对中兴通讯的国际化进程意义重大。中兴通讯副总裁Betty Cui对此评价说:“此次投资标志着中兴通讯欧洲业务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成为了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外界认为,中兴通讯与E-plus的本次合作,在规模、深度上前所未有。这是中兴通讯在发达国家电信市场取得的首次突破性进展,对日后的市场推广有重要意义。

此次对阿朗德国公司的并购,也为中兴带来了750位经验丰富、熟悉欧洲市场的资深本地员工。他们日后将成为中兴通讯征战欧洲的一支劲旅,帮助中兴通讯更深入精准的把握欧洲市场。

近日,德国权威电信杂志《COMPUTER BILD》发布的全德网络综合测评结果中,E-plus荣登榜眼。可见中兴通讯已经为E-plus注入了强大的技术竞争力。

目前,中兴通讯已经成为了140多个国家、500多家供应商的合作伙伴。长期合作伙伴中不乏法国电信、沃达丰、和黄电信这样的主流电信运营商。

中兴通讯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客户带来了极大的业务提升。例如瑞典某网络,之前在各项网络指标排名中成绩并不理想,经过中兴通讯改造后一跃成为德语区最好的网络之一。

在与E-plus合作之前,中兴通讯的很多业务只限于硬件产品的出售,即使有运营维护服务,也大都简单、零散。此次与E-plus合作后,中兴通讯将负责E-Plus网络的建设、运营和维护。随着国际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中兴通讯正在稳步推进从“设备供应商”向“运营服务商”的业务升级。这将带来更丰厚的利润;同时丰富业务构成,建设一个更多元化的中兴生态圈。

从“挑战者”向“王者”进发

中兴通讯的出海征途始于2001年。 当时,国外市场对于来自中国的通讯服务商,还远远谈不上熟悉,更不要说信任。从一开始,中兴通讯的国际化就一直处于“挑战者”的地位:要挑战海外市场中林立的巨头和不熟悉的环境,以及与实力强劲的对手竞争。

在中兴通讯的深圳总部,有一面墙专门悬挂了近年来中兴通讯拥有的1.6万件已授权专利的名单。

据悉,2013年中兴通讯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排第二位,中国排第一位,占中国总申请量的11%,所持有专利90%以上为具有高度权利稳定性和技术品质的发明专利,全面覆盖英、法、德、美等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发展中国家。

中兴通讯的国际化发展遵循“先终端后系统”“先边缘后核心”“先农村后城市”的战略发展路径。2014年的中兴通讯开启了国际化新的阶段:技术完成了积累,从跟随者成为全球的领导者;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开始走精品路线,逐渐成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品牌;商业模式从过去简单的卖设备,向全面运营和服务转型,慢慢成为全球电信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随着海外市场不断扩大,无论是享受中兴通讯通信网络服务的运营商,还是使用中兴手机的一般消费者,在他们心目中,中兴通讯已经成了一张“中国智造”的靓丽名片。中兴通讯也正从全球电信市场中的一个挑战者,向着王者之路进发。

当然,在一连串挑战的过程中,中兴通讯不断做大做强,这当中也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其中,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以下简称“中行”)与中兴通讯在存款、授信、保函、国际结算、跨境人民币业务、跨境现金池业务等诸多方面业务领域合作中,份额均位于商业银行首位,中行已成为中兴通讯最主要的商业银行合作伙伴。

以保函业务为例,据了解从2011年至2014年9月,中行深圳分行为中兴通讯开立保函的业务量达7亿多美元,业务类型包括投标、履约、预付款、质量保函等,对外开立保函涉及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意大利、法国、肯尼亚、土耳其等国家,为中兴通讯在海外固网、无线等多个领域参与竞标、获得项目启动资金、顺利签约等提供金融支持,保证了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中兴通讯在海外拓展市场时需要拿项目签合同,对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等非融资性保函的需求量比较大。为了适应中兴通讯在海外市场拓展的需要,我们专门开辟了外币保函业务的绿色通道。”中行深圳分行相关人士进一步解释,“比如中兴通讯去参与海外竞标时,为增强企业资信往往要开立投标保函。根据招标方的要求,投标保函一般为转开保函,即从境内中行开立反担保保函给境外银行,再由境外银行开具保函给招标方。而中兴通讯提出投标保函通常都要在一两个工作日之内完成,所以我们为其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能够快速开出投标保函交给招标方,满足其对保函业务时效性的要求。”

据了解,2014年前8个月中兴通讯在中行深圳分行开立外币保函超过1亿美元。

 

分享到:

关键字:中兴通讯 通信运营商 通信基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