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返回

新能源“突围”,路在何方

作者:记者 何钰 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当下的新能源市场,产能扩张与过剩、火热与内卷并存。错综交织的市场,新能源企业何去何从?8月13日,“2023能源思享汇”汇聚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500余人,共同探讨企业“突围”办法。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09亿千瓦,同比增长98.3%。其中,风电新增并网2299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并网7842万千瓦。在江苏,上半年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达5659.6万千瓦,占全省装机总量的33.64%,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均位居全国前列。

  “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江苏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卢先率认为,当前,在江苏,以风电、光伏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正在成为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有力推动了全省能源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从产业来看,低风速风机技术世界领先,大容量海上风电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建立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发电全产业链,今年上半年,省内硅片、晶硅电池以及晶硅组件等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28.8%、36.2%和50.2%左右,产品远销海外,品牌效应凸显;特高压方面,输电线路、二次保护设备等关键技术水平全国领先,业务实现“一带一路”国家全覆盖。氢能方面,全省集聚氢能企业300余家,数量在全国占比超过10%。

  新能源的持续高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资本、企业入局,市场逐渐变红海。“当前新能源存在产能、利润、内卷和人才等四个问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认为,要理性看待产能过剩、利润高低,这是行业发展的规律。而对于内卷,他认为,除了产能,还有供应链管理。“几乎每一个大企业都在搞垂直整合,都想把供应链控制在自己手里,这是双刃剑。企业进行产业链一体化,应该警惕短板,避免无效投资。”

  “新技术引发新需求,新需求引发新增长。当前行业在竞争格局、行业核心矛盾、市场环境等方面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核心矛盾已经由过去的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也就是如何让电网消纳更多新能源。”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长、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贺朝晖认为,企业需要在行业变化的趋势中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是从核心技术、提升竞争力和行业地位上进行突围,另一方面是从需求端突围。”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刚说,行业快速发展演变,来源于场景需求以及技术自身的迭代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业务转型,这就要求企业调整业务方向。他介绍说,针对当前的变化,公司深入布局关键建设储能、逆变器、电池、充电桩等,通过协同优化,提供一站式服务,发动一场集“光储充”为一体的能源基础场景突围。

  宁德时代用数据证明业绩龙头在研发上也毫不松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储能业务中国区副总裁李越介绍,上半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额1892亿元。同时,在研发创新上持续加大投入,6月研发投入达到98.5亿元,同比增长70%。

  苏美达集团自2006年涉足清洁能源行业,见证了我国光伏行业的兴替变革,从最初的技术、设备、原料缺乏国际话语权,到今天在全球产业链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形成了具有国际优势的产业生态体系。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苏美达能源董事长王健认为,新能源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也正在酝酿着新的发展和新的突破。针对突围,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技术创新,科学引领行业技术变革方向;二是坚持双循环,既让国内产能走出去,又要扩大业态新领域、孵化绿色新赛道,同时关注海外政策法规变化和要求,防范风险,规避隐患;三是倡导协同合作,发挥行业资源整合的最大化效果,减少内卷。“还要控制好产业投资节奏,避免系统性风险。”

  改变已经发生。上个月,多家光伏企业统一对外发布了关于矩形硅片组件尺寸标准化的倡议,这对于提升产品效率、节约资源、优化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获得了行业内众多企业的认可和接受。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