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返回

中国五矿与北理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天然石墨基负极材料储能电池应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发布时间:2022-10-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9月28日,由五矿石墨技术研究院与北京理工大学吴锋院士团队共建的天然石墨基负极材料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在北京揭牌。双方将围绕天然石墨基负极材料在储能电池体系的应用,共同探索和研发性能突出的天然石墨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新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方面的前沿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吴锋与五矿石墨技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王炯辉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吴锋在仪式上表示,天然石墨具备低成本、低能耗等特点,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双方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人才、机制等方面做好产、学、研结合,打造互利、共赢、开放的科研合作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石墨专项负责人、首席科学家王炯辉表示,一直以来,中国五矿聚焦石墨全产业链重大科技难题开展攻关,积极推动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高质化利用,为稳固我国石墨产业的战略优势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双方在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为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当前,石墨以比容量较高、充放电平台低、循环稳定及成本低等优点,成为锂离子电池最主流负极材料。在落实“双碳”目标及能耗双控背景下,人造石墨由于源自化石能源,使高能耗等问题凸显,而天然石墨则无需石墨化且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受到了广泛关注。王炯辉表示,天然石墨复合材料在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储能电池等各种应用领域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尤其是在储能电池领域,将可能成为最佳选择。

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的根本驱动力是科技创新,由于天然石墨基负极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何优化其性能,成为负极材料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制约我国石墨产业发展的关键“卡脖子”难题之一。

中国五矿与北京理工大学都高度重视天然石墨基负极材料的技术创新。自2020年以来,多次开展相关合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此次双方共建联合实验室,将对进一步探索我国校企融合新模式、打造“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中试放大-产业转化”的闭合链条研发平台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我国未来储能电池体系应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