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返回

太瓦时代 国轩高科加速出海

作者:彭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22-10-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步入TWh(太瓦时)时代,随着全球化电动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国内攻城略地同时,纷纷将目光瞄准海外。

2021年以来,以宁德时代(300750.SZ)、国轩高科(002074.SZ)、远景动力、蜂巢能源等为代表的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相继宣布海外建厂计划。

现如今,国轩高科相继完成多项出海相关规划。上半年,公司完成了对德国博世哥廷根工厂的收购并实施改造计划。

6月份,宣布在阿根廷胡胡伊省与阿根廷本地企业合资成立盐湖公司。

7月份,成功在瑞交所发行了GDR(全球存托凭证),并成为中欧通规则落地以来瑞交所基础发行规模最大的GDR项目。

10月5日,美国方面传出消息称,国轩高科的美国子公司将斥资23.64亿美元在当地建设电池工厂。

面对当下多变的国际形势,国轩高科此时大手笔布局海外更多基于哪些考量?尤其当宁德时代8月份宣布暂停美国建厂计划后,国轩高科出海过程中将面临哪些风险与挑战?

围绕诸多疑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对国轩高科副总经理、董秘潘旺进行了独家专访。

国际化布局

国轩高科于2005年成立,自成立时起便一直深耕动力电池产业,经历17年发展,当下的国轩高科已成长为国内和全球动力电池头部企业。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轩高科动力电池装机量为8.02GWh,国内排名第四,市场占有率达5.2%,国际排名第七。

潘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去年开始,国轩高科即把国际化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做了很多实质性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其介绍,第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德国大众集团的战投。2021年末,大众集团战略投资国轩并正式成为国轩第一大股东。伴随而至的还有大众高管以及一系列专家等人才加入国轩,帮助国轩在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品质管控、技术研发等方面对标国际一流企业,这为国轩高科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标志性事件是瑞士GDR发行。借助GDR发行,国轩首期募集了近7亿美金,成为第一批中欧通中,融资规模最大的一单GDR,为公司下一步海外产业建设筹集到一笔启动资金。

截至目前,国轩高科在海外的战略客户包括,欧洲的大众集团,印度的塔塔,越南的VinFast公司,以及美国某大型上市车企。

今年9月21日,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在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宣布,公司计划在2025年实现300GWh电池产能,其中200GWh在中国,剩余100GWh电池产能会分布在欧洲、美国和东南亚等海外地区。

潘旺向记者具体介绍了100GWh海外产能布局,“100G中(GWh,下同),预计美国占40G,欧洲有40G,越南和印度加起来有20G,到2025年海外整体产能规模100G。”

出海步伐加快

动力电池企业近年来出海步伐明显加快。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孚能科技等多家电池厂商均已启动海外建厂,此外如中创新航、欣旺达等也已经明确海外扩张计划。

一众企业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宁德时代与国轩高科。

今年8月,宁德时代宣布在匈牙利东部城市德布勒森建设电池工厂,规划产能100GWh,投资金额为73.4亿欧元,预计五年内将准备就绪。

9月,宁德时代欧洲区总裁MatthiasZentgraf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正考虑在欧洲建立第三座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相比宁德时代,国轩高科除了今年宣布100GWh产能扩张,还多了海外上游原材料的布局。

6月24日,国轩高科与胡胡伊省国家能源矿业公司(英文名:JEMSE)在阿根廷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建立合资企业,规划建设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合资公司先期规划建设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后期拟规划建设二期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

“我们去年制定的2025年目标是要实现整体产能300GWh,这其中就包括海外100GWh。我们的目标是在2025年成为全球至少前5的动力电池企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国际上有所斩获,不可能仅仅满足于中国市场现状。”谈及公司产能及资源布局背后公司战略,潘旺解释道。

不仅仅公司自身战略原因,海外各国不同产业政策的限制与要求、国外大客户的本地化供应需求,也迫使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等一众动力电池企业不得不布局海外本地化生产。

“欧美地区,一直在推进电池的本地化生产,特别是美国对于一些动力电池产业的限制,让我们不得不走出去,在包括电池,甚至电池上游材料端去进行一些海外布局。”潘旺表示。

美国对非本土电池企业发展限制,从新近颁布的《通胀削减法案》中即可见一斑。

8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涉及金额高达3690亿美元的补贴政策,将于202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然而,该法案中表示,享受补贴的电动汽车必须“北美制造”,且电池材料必须来自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国家,大部分的电池生产和组装在北美地区完成。2023年以后,“电池产自其他国家”的电动汽车,将无法获得补贴。

海外客户以及战略投资伙伴本土化配套也要求国轩高科在海外建厂。潘旺以北美地区举例,国轩高科在北美客户一年的电池的需求量或超过50GWh。不仅客户对于本土化的供应配套有相应需求,在海外建厂也方便与更多的海外合作伙伴建立更好的协同。

潘旺提到,通过海外布局,国轩高科也在间接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实力以及国际化视野。“目前,国轩高科在全球8大研发中心中有6个在海外。包括美国的克利夫兰、硅谷,德国哥廷根、日本筑波、印度、新加坡等地。公司的技术全球布局已经初见雏形。”海外专利成果上,国轩高科有70项是国外授权的发明专利,有174项是国外的发明专利。

机遇与挑战

潘旺认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的竞争,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推动外循环的经济发展,构建良好的国际和国内交流合作关系。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出海对国内外现有的动力电池竞争格局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今年8月初,美国国会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根据该法案之中的规定,一切享有7500美元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车型都必须满足北美组装的动力电池,且动力电池原材料需来自美国和其贸易伙伴国家。其直接使得8月4日宁德时代暂停美国建厂计划。此外,比亚迪等企业在美国的这种电池布局也面临推迟风险。

宁德时代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国轩高科正在面临的。潘旺表示,在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趋于紧张的局势下,中国企业现在和未来会比过去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海外政策带来的“不可抗力”外,高昂的项目建设成本、产业链或供应链的不成熟、文化差异等方面也是国轩高科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海外的项目建设成本要比国内肯定是高至少三倍以上,欧洲是3~5倍,美国可能还要更高,在资本开支方面所需要的资金就比国内要高很多。”潘旺称。

此外,与纪录片《美国工厂》展现情况类似,收购哥廷根工厂后,国轩高科也在经历与福耀集团一样的用工难题。

潘旺以今年收购的哥廷根工厂举例。在被国轩高科收购以前,哥廷根工厂主要生产售后件、火花塞等传统汽车零部件,工人们没有任何动力电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电池生产经验更无从谈起。

“他们(指哥廷根工厂)在德国范围内应该算是比较友好的工会了,但是我们也要花很多的时间和工会去沟通。”

为了解决哥廷根工厂工人“动力电池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匮乏”的问题,国轩高科正在着力通过安排哥廷根工厂员工来到中国交流与培训。“目前第一批的工人已抵达合肥,简短的总部交流后,公司把他们安排到各个工厂去了解电池的整个的生产工序,尤其是电池的PACK工序,回到哥廷根后,他们就可以慢慢摸索和尝试了,也可以把这些知识再传授给哥廷根工厂的其他工人。”潘旺称。

潘旺最后总结道,上述问题并非国轩面临的个性问题,而是每个中国企业走出去都会面对的共性难题。但其也是中国要走向全球,在全球重塑或者加强自己影响力的必经之路。“在自己的舒适区范围内,可能你遇不到这些问题或者困难,但是企业要发展和进步,这是绕不过去的一环。”潘旺称。

(作者:彭硕 编辑:朱益民)

分享到:

关键字:国轩高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