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返回

对话全国政协委员曾毓群:中国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存在空白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新经纬 发布时间:2022-03-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中新经纬3月4日电 (付玉梅)“当前锂资源供需形势严峻,行业发展面临挑战。应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应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提升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称。

作为“万亿”锂电池龙头公司的掌门人,曾毓群在过去一年持续调研新能源领域。除了锂资源供应外,曾毓群今年提交的四份提案还关注了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电池碳足迹、锂电池运输等领域。其中,曾毓群呼吁尽快启动中国电池碳足迹标准和方法论研究,建立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电池要进行统一碳足迹核算标准存在不小难处。具体如何看?

曾毓群告诉中新经纬,电池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中具有关键作用,欧美各国已纷纷将电池纳入战略规划,并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法规。中国在电池技术、制造和产业链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但在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论方面存在空白,而欧盟正在加快制定《欧洲电池法》。

因此,尽快启动中国电池碳足迹标准和方法论研究,建立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参与全球碳中和规则制定,推动与欧盟建立电池碳足迹管理互认机制,对于确保中国电池领域全球竞争力十分重要。

曾毓群对此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借助中国产业链完善、应用数据丰富的优势,加快中国电池碳足迹方法论研究。同时与欧盟积极沟通,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推动中欧电池产品碳足迹方法论的协调与互认。

“双碳”无疑是近两年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曾毓群告诉中新经纬,碳中和已从全球共识变成全球行动。2021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仍不断反复,但全球绿色发展的决心没有减弱,反而不断加强,并落实到各国实践中,很多政策法规持续出台,逐步具体化。

“电力和交通是碳排放的大户,而电力和交通的转型,都需要大容量电池作为保障和支撑。在市场层面,随着双碳政策的逐步落地,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在快速增长。”曾毓群说。

另一方面,这样的高景气度使得新能源领域成为最具活力和最具吸引力的投资板块之一。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面向1.5度温控目标,未来三十年,全球在能源领域、交通领域的投资额,将从平均每年五六千亿美元,提高到每年约两万亿美元。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