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太阳能光伏产业困境是“暂时性”格局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10-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全球太阳能需求放缓正在影响着人们的信心,但这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格局。”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吴贵辉在26日在山西大同举办的中国国际太阳能峰会上表示,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和完善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并将继续支持地方和企业把已开工的项目和示范工程做好。
 
  吴贵辉称,为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把可再生能源放在能源发展的优先位置,高度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目前,中国已形成了具有较大产业规模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太阳能产业。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中国光伏电池总产能超过2000万千瓦,产量居世界第一。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和应用连续十年走在世界前列,全球太阳能集热器安装面积已突破3亿平方米,仅中国的集热面积就达2.14亿平方米。
 
  然而,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走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面临新的挑战,一些国家支持太阳能产业的力度有所降低,致使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增幅下降,市场萎缩。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出现了整体性经营困难,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政策调整相对滞后,光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吴贵辉认为,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是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和愿望。相比之下,全球太阳能需求放缓而导致的产业困境,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格局。目前,各国正在采取措施,努力改变这一状况。
 
  中国光伏产业的增长空间还很大。吴贵辉称,2011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只有300万千瓦,而24日公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中国将建成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1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集热面积也将增长1.8倍,达到4亿平方米,这将释放巨大的市场需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仍然要靠规模效应。”吴贵辉表示,产业困境也是发展机遇,今后将加快结构调整,限制和抛开落后产业,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研究解决分布式发电直供和无障碍接入电网,尽快建立起支持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体系。
分享到:

关键字:太阳能 光伏 产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