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鲁冠球并购A123遇挫 万向“锂电帝国”梦破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民营经济报 发布时间:2012-11-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两个月前,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刚刚与A123签订合作备忘录。万向总裁鲁冠球已经将满把好牌握在手里,但A123的破产引来了一个意外的“截糊”者美国江森自控。
 
    当地时间10月16日,美国专业开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和能量存储系统的公司A123宣布,已为其美国业务申请破产保护,其汽车电池资产将被江森自控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
 
    这圈麻将要怎么打下去?万向是否会就此放弃?鲁冠球希望通过A123优势电池技术建立自己“锂电帝国”的梦想会不会因此而受阻?
 
    4.65亿美元投资触礁?
 
    A123曾一度是美国锂电行业的一匹黑马,市值曾高达26亿美元。不过该公司业绩在2011年开始急转。2011年A123净亏9700万美元,今年第二季度亏损达8300万美元,其在7月公开表示,只剩下维持5个月生产的现金流。
 
    根据协议,万向集团计划向A123提供4.65亿美元的资金,成为A123公司最大的股东,控制A123公司80%的股份,并且掌管A123在美国底特律市的两家电池工厂以及位于密歇根州安阿伯市一家工程中心。在协议签订的一周内,万向集团向A123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初始信用资金。
 
    但10月16日,却传来A123破产和被江森自控收购的消息。 对于此事的最新进展,相关各方集体选择了沉默。
 
    鲁冠球的A123情缘
 
    诸多迹象表明,鲁冠球与A123结缘始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
 
    当时,上汽正在寻找电动车电池供应商,鲁冠球的万向是备选企业之一。然而,上汽参与项目的一位高层向鲁冠球表示:“万向并非上汽所心仪的对象,A123是首选。”
 
   当时,鲁冠球耗资12亿建立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工厂刚刚投入运营,规划产能达到3亿安时。这样的生产能力在国内屈指可数,怎么会败在A123手上?上汽高层的话刺痛了鲁冠球。
 
    此后,一家与A123类似的企业Ener1进入了鲁冠球的视线,这家企业领取过美国能源部的援助、同样做动力电池。一位熟悉万向美国事务的人表示:“Ener1应该是鲁冠球在美国接触的第一家新能源电池配套企业。”
 
    2011年,鲁冠球退而求其次与处在破产边缘的Ener1在浙江成立合资公司,并向日产聆风提供配套。此后不久,Ener1最终破产,万向借Ener1打入国际车企新能源配套链的企图落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2012年5月,苦苦支撑数月之久的A123终于不堪重负,现金流已经完全不能维持正常运营。鲁冠球通过前Ener1的总裁Charles结识A123的总裁DavidVieau,这次会面最终使双方在2012年8月份签订合作备忘录,其中提出,中国万向将出资4.5亿美元收购A123八成的股份,实现对A123的并购。
 
     偶像的黄昏
 
    “A123曾经是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心目中的偶像。”一位国内动力电池从业者表示。
 
     2012年3月,美国派克研究所曾经针对全球动力电池生厂商做了一次相关调查,全球七大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当中,A123名列前茅。不仅在业内声名显赫,在美国政界A123也是明星。
 
    但明星不意味着更多的市场。据调查,尽管A123的客户有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沃尔沃、宝马、戴姆勒等传统汽车巨头,但真正让A123维持生产的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豪华电动跑车生产商菲斯克,菲斯克的订单占到A123全部订单的三成以上。
 
     2011年,由于菲斯克Karma车型在美国消费者报告测试两星期之后起火自燃,作为电池供应商的A123站上了风口浪尖。随后A123耗资5500万美元更换了一批菲斯克Karma装载的电池系统,这次召回让A123的财政出现危机。
 
     江森赶鸭子上架?
 
     A123对外公告显示,江森自控将会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其最具有价值的汽车业务相关资产,与万向之前4.5亿美元的报价相比大幅缩水。但尽管万向的溢价颇高,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万向已经不被外界所看好。
 
    “放弃万向4.5亿美元的报价,转而接受江森自控提供的1.25亿美元,双方报价的差异令人生疑。”Hanstream汽车咨询公司总监缪云渠表示,“与其说是A123放弃与万向的合作,还不如说是江森被美国政府”赶鸭子上架”。”
 
     旁白

     中美“电动车”互博
 
    “毫不夸张的讲,A123破产争夺背后牵扯的是美中新能源车之间的竞争。只是这一点谁也不方便点破。”缪云渠说。
 
    美国能源部公共事务办公室主任DanLeistikow曾公开表示:“四年前,几乎所有先进的新能源电池企业都是在海外建立的,没有一家美国本土公司能够与之竞争,这种状况显示美国即将在这个发展极其迅速而又极其庞大的市场中丧失其应该有的地位。”
 
    这也就是为什么从上一届政府开始,美国能源部提供了2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29家公司、重组45条生产线,在横跨20多个州建立了包括电池、电机、传动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
 
    2012年10月18日,A123申请破产两天后,中国财政部对外发布了《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的通知》,对动力电池企业进行扶持。
 
   “不管是美国也好,中国也好,在动力电池领域谁都不愿意落后,无论是美国政府阻碍万向收购A123,还是中国财政部最近对国内电池企业的扶持举措,都是在保护自己的产业。更何况,全球电动汽车竞争越来越激烈,电池又是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零部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表示。
分享到:

关键字:并购 A123 万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