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返回

各种二次电池产业及其应用市场发展分析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池杂志-中国电池网 发布时间:2014-01-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启动电池市场是二次电池最大的销售市场,2012年规模约190亿美元,目前铅酸电池在该市场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移动电子设备市场是二次电池的第二大市场,2012年规模约115亿美元,锂离子电池在该市场占据绝对垄断地位。

Avicenne的数据显示,1990年以来,除铅酸电池之外的其他二次电池市场(指镍镉电池(Nickel- Cadmiun Batteries,NiCD)、镍氢电池(Nickel Metal Hyoride Battery,NiMH)、锂离子电池(Li-ion)和液流电池(Flow Battery)、钠硫电池(NAS)等其他二次电池)销量增速很快,1990年总销量约420.5万kWh,到2012年即增长到4,016.2万kWh,增长了9.55倍。相关具体数据和分析请见2014年01月的《锂电信息动态与分析》月度报告。

其中,1991年才实现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速度是最快的,2012年锂离子电池实现销量约3,233.5万kWh(注:次数据与日本IIT更为接近,但与真锂研究3,816.74万kWh的统计数据有一定差距),是2000年时211.9万kWh的15.26倍,不仅增速遥遥领先,销量也远高于除铅酸电池之外的其他二次电池销量的总和。自进入本世纪以来,镍氢电池的市场年销量仅有略微增长,2000年时为327.55万kWh,到2012年也只有386.3万kWh;而镍镉电池却呈现出年销量下滑的态势,2012年约在246.45万kWh,仅为2000年400万kWh的60%左右。至于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其他二次电池,2000年以来市场发展也较为迅速,2012年总销量约在150万kWh,是2000年30万kWh的5倍。

至于铅酸电池的市场销量,Avicenne的数据显示,1990年时市场规模为1.9亿kWh,2010年为3亿kWh,2012年进一步达到了3.26亿kWh,在所有二次电池的总销量中占比达到90%,依然是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一种二次电池。不过,从增长趋势来看,这1.4亿kWh的增量中有大约0.8亿kWh是在1990年~2000年这10年间取得的,本世纪的这12年铅酸电池销量只增长了0.56亿kWh,发展速度明显下降。

从各应用领域二次电池的销售收入情况来看, Avicenne的数据显示,启动电池(starting lighting and ignition,简称SLI,指专门用于车辆、船舶、飞机的启动、照明、点火和供电等)市场是二次电池最大的销售市场,2012年规模约190亿美元,目前铅酸电池在该市场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移动电子设备(Portable,包含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在内)市场是二次电池的第二大市场,2012年规模约115亿美元,锂离子电池在该市场占据绝对垄断地位。

包括移动通信基站电源等UPS不间断电源以及铲车、叉车等(Forklift)等动力源在内的工业领域(Industrial)是二次电池的第三大市场,2012年规模约103亿美元,以铅酸电池为主,但锂离子电池已经开始了规模化替代铅酸电池的进程,当然,锂离子电池目前的市场份额还很小。在工业领域的细分市场中,Avicenne认为,2012年铲车、叉车等(Forklift)动力源市场规模约32.95亿美元(其中铅酸电池32.62亿美元,锂离子电池0.33亿美元),移动通信基站电源市场规模约26.86亿美元(其中铅酸电池26.46亿美元,锂离子电池0.4亿美元),UPS不间断电源市场规模约23.43亿美元(其中铅酸电池23.07亿美元,锂离子电池0.36亿美元)。

其他诸如电动自行车(E-Bikes)、电动工具(Power Tools)、车载动力(Automotive)及其他(Other)等市场,2012年对二次电池的总需求约95亿美元;这其中,包括电动汽车、低速电动汽车、电动三轮车等在内的车载动力电池市场规模最大,约为37亿美元。在这些市场,要么是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如电动汽车市场),要么是锂离子电池已经开始了规模化替代其他二次电池的进程(如电动自行车市场锂离子电池开始了规模化替代铅酸电池的进程,电动工具市场锂离子电池已经在大规模替代镍镉电池等其他二次电池)。

分享到:

关键字:二次电池 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