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功能性膜材料包括水处理用膜、光学聚酯膜、动力电池隔膜、氯碱离子膜等,共有23种重点产品,更被列为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十大专项工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光学膜主要应用液晶屏、触摸屏、3D显示等电子电器领域,水处理膜则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海水净化等环保领域。
根据科技部《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10年我国膜产值超过300亿元,约占全球膜市场10%。预期至2015年膜产业结构达千亿元规模,“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30%,市场前景广阔。
在公司方面,我们重点关注光学膜领域康得新(002450.SZ)和水处理膜领域的津膜科技(300334,股吧)(300334.SZ)。
如上所述,电子电器领域的液晶屏、触摸屏、3D显示等领域都要用到大量光学膜,光学膜处于产业链最上游。
“光学薄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精密级光学设备、显示器设备到日常生活中的光学薄膜应用,只要有光就会有膜。”华南理工大学曹贤武教授表示,“光学膜种类主要有偏光板、反射片、扩散膜、增亮膜、反射型聚光片、复合型光学膜等。”
根据国信证券研究,每块液晶屏需要使用16张光学膜,高增长的触摸屏需要2-3片光学膜,且大尺寸触摸屏用膜面积更大、增速更快;此外,3D偏光式光学膜出货量年增长率超过100%。
然而,光学膜进入壁垒极高。在过去的十年中美、日企业垄断市场享受着超额利润。由于技术、研发的先进性和专利保护,在过去液晶背光模组的主要原材料基本掌握在日本的Keiwa、Kimoto、Tsujiden以及美国的3M等少数厂家中。偏光片行业中,LG化学、日东电工和住友化学三家的市场份额就达到80%,行业垄断格局非常明显。
不过,随着国内原材料行业的发展进步,本土厂商已经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开始挑战光电显示原材料行业原来国外材料独霸天下的格局。
紧紧抓住光学膜进口替代的历史性机遇,康得新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资料显示,康得新主营业务是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膜材料、预涂膜、光学膜、光电新材料、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印刷器材和包装器材的研发、生产、销售。
事实上,康得新是做预涂膜和BOPP原材料起家。2011年之前,康得新并没有光学膜业务。随着年产4000万平米光学膜示范线于2012年3月达产,光学膜占主营业务的比重从2011年底的0迅速上升至2012年底42%,逐渐成为康得新的最重要产品。
2013年10月29日,康得新发布2013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7亿元,同比上升56%;同时预计201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56亿元至7.83亿元,同比增长55%至85%。光学膜的产能增加和品种变化,无疑是公司高增长神话持续的重要因素。
“公司的光学膜市场方向主要包括显示和非显示两块,显示业务是跟液晶和平板相关的背光膜、增光膜、3D膜等产品,非显示业务主要有汽车膜、窗膜等,这是公司产业链的横向铺开。”康得新董事、总经理徐曙表示,“长期以来这些领域合格产品都以进口为主,国内生产的产品质量大都不合格。我们在做的光学膜在技术和质量上都可以完全替代这些进口产品。”
打造光学膜的全产业集群,是康得新重要策略。徐曙进一步表示,“除横向产业链,公司还将形成一个光学膜的纵向产业链,生产包括光学膜的基材PET、保护膜、预涂膜、UV固化黏合剂、ITO膜以及纳米级的模具等一系列纵向配套产品设施。公司有能力从产品上、从技术上做垂直整合,建立一个高度集中、全球独一无二的全产业集群。”
徐曙信心来源于人才、技术和正在建设的40亿光学膜基地。资料显示,公司通过技术合作和人才引进的方式已从日、韩、台湾地区、欧美引进100余名博士、专家和国内工程师、技术人员组成800余人产业化团队,拥有七大专有技术和六大配套事业部。
技术方面,凭借着顶尖的人才团队,公司在预涂膜领域已经成为世界领先,在光学膜领域,正在从追赶走向领先。同时,公司注重研发,2012年研发支出达2382万元,同比增长了228.22%。
打造全产业集群的根本保障来自公司增发投资的项目。公司年报显示,投资达16亿元的“向子公司张家港光电增资,建设2 亿平米光学薄膜产业化集群项目”进展顺利,截至2013年6月底,该项目进度已达100.51%,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13年10月31日。据悉,该项目最终的总投资将达到40亿。
根据计划,该项目2013年将达设计产能的80%,2014年完全达产。项目完全达产后,可形成年产2亿平米光学膜的生产能力,预计每年新增销售收入49.21亿元、净利润12.79亿元。仅仅是新增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就将分别达到2012年总营收和净利润的的220%和300%。
随着该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项目完工,公司推出新产品的节奏也在加快,新产品的上市继续完善着康得新的产业链,同时也是公司高增长持续的重要保证。在新产品中,窗膜和3D膜尤为引人瞩目。
窗膜是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列明的重点产品之一,其主要的性能指标是“良好的透光性,优异的隔热防UV 性能,良好的可施工性”,主要应用于高端建筑。公司在今年10月中下旬时就公开表示,2013年上半年公司完成窗膜产品的技术、设备准备,下半年完成收购窗膜公司股权,年内已实现窗膜的销售。
康得新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新产品,是3D膜。公司近期在3D膜准备上动作频频,也预示着这种新产品全面推向市场时间渐行渐近。
10月22日,由中国3D产业联盟主办,康得新公司承办的“中国裸眼3D系统标准编制第二次工作会议”于张家港召开,康得新、TCL、京东方、海信、长虹、五粮液(000858,股吧)普什3D等近二十家国内主要裸眼3D材料及设备提供商,北京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大学专家教授和中科院等顶尖研究院,以及中国裸眼3D产业联盟的有关领导参加会议。
“我们的3D膜研发生产工作已就绪,预计春节后就正式向市场推广。”徐曙表示。不过,由于涉及公司机密,徐曙表示不便透露3D膜的具体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毫无疑问,康得新是一个高成长股典型代表,具备优秀的投资价值,也是我们重点向客户推荐的个股之一。”一位化工行业研究员表示,“不过此类新材料公司都要关注产能过剩和技术更新的风险。随着竞争者的不断加入、产能增加,毛利率降低,再有就是技术的更新换代,都会对相关公司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