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中国储能网记者4月17日在出席赛迪经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根据赛迪经智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58.6亿颗,同比增长26.3%,产业规模达到207亿美元,同比增长35.3%,而中国锂离子电池在2012年产量达到39.2亿颗,同比增长32%,产业规模达到556.8亿元,同比增长39.4%。未来五年,传统小型锂离子电池将在平板电脑和超级本的带动下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将是锂离子电池产业新的增长点。赛迪经智预计到“十二五”末将增长到1251.5亿元,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30%以上。
目前,中国、日本及韩国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2012年,日本由于受到其大地震的影响,其锂离子电池产量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继续下降,已经被韩国所替代。赛迪经智统计数据显示,韩国锂电池产量受益于三星、LG等锂离子电池厂商出货量的增加,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从厂商竞争格局来看,2012年,三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厂商,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上升至23.60%,中国的力神、比亚迪、ATL和比克等公司也处于行业前列。
就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而言,全球主要生产企业有二十多家,而日本则走在全球前列。目前主要有美国的A123(已被中国万向收购)、江森自控;中国的比亚迪、力神、中信国安、万向、中航锂电等,韩国的LG化学,日本的东芝、日立制作所、日本电气(NEC)、GSYuasa、丰田汽车和松下电器产业的合并公司Panasonic EV Energy等十来家相关企业。
2012年正极材料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其占锂电池30%-40%的成本,其决定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寿命、安全性等指标,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目前市场化的锂电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等产品类型,其他新型的锂电正极材料比如富锂锰基材料,富镍固溶材料、磷酸锰锂等也在陆续开发之中。赛迪经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正极材料产量为10.2万吨,同比增长34.21%,而中国2012年正极材料产量为4.4万吨,同比增长39.37%,增速快于全球。
在中国,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京津地区、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为三大聚集地的锂电正极材料产业集群,并分别以北京和天津、湖南、广东为发展中心。从企业来看,日本的正极材料企业主要有日亚化学、户田工业、田中化学、日本化学、三菱化学、住友矿山、日本触媒和日本电工等企业。韩国的正极材料企业主要有L&F新素材、优美科、Ecopro、LG化学以及SDI釜山工厂等。中国的正极材料企业主要有当升科技、湖南瑞翔、天津巴莫、北大先行、湖南杉杉、余姚金和、国安盟固力、青岛乾运、深圳天骄、厦门钨业、深圳振华、台湾立凯以及台湾长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