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返回

锂电设备国产化还有多远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产业 发布时间:2013-11-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00年,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带着200万人民币去日本买锂电生产设备,结果日方开价1亿美元1条生产线,并把王传福奚落一番。最终王传福放弃了购买外国锂电生产设备的想法,转而在原有的镍电池生产线上“改造”出锂电生产线,自己制造涂布机,用裁纸刀配上一块长宽相等的挡板便是一台“分切机”。

 

比亚迪锂电池事业发展初期简陋的设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国几乎没有锂电池设备制造工业。然而凭借一群锂电池设备从业者兢兢业业的努力,绝大部分设备均已实现国产,与12年前完全依赖日韩、欧美进口设备的局面截然相反。

 

兴起

 

记者在采访过程发现,众多企业在对锂电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的判断上可能略有出入,但均认同,目前的设备国产化程度已经非常高。

 

主攻生产线自动化的东莞市骏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骏泰)总经理张伦表示,除了中段生产设备之外,基本上都国产化了。

 

作为业界“老资格”的吉阳自动化,其董事长阳如坤判断:“锂电行业中设备国产化的比例约为60%~70%左右。”

 

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邓勇艺则认为,锂电的单机设备几乎可以达到90%以上,但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则还差距比较大。

 

下游厂商的设备使用情况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

 

天津力神副总工程师苏金然向记者透露,力神现在国产和进口的设备都在用,除了关键性的如检测设备主要使用进口,其它如化成等国内技术发展很成熟的设备基本已实现国产化。

 

国内另外一家锂电巨头ATL,虽然属于日资企业,但其从管理到技术均是地道的国内企业,而且在对国产设备的支持上更是不遗余力。

 

ATL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生产检测设备主要用的就是国产。他甚至半开玩笑的反问记者:“既然国产设备完全能达到我们的要求,为什么要用进口呢?”

 

而正是ATL等锂电巨头对国产设备的鼓励和支持,才造就了锂电设备如今国产化率的提高。

 

记者所接触的众多设备厂家如:吉阳自动化、东莞骏泰、雅康精密机械、新威尔电子、深圳善营等,均表示ATL是他们的大客户。

 

这实在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

 

邓勇艺表示,ATL不单养活了一批国产设备企业,也盘活了设备产业,直接促进了国产设备在研发、生产、服务等多方面的水平。

 

而在张伦眼里,ATL不仅是个客户,更是个老师,因为ATL不单采购产品,更是极大提升了设备供应商的技术水平,ATL鼓励国产设备学习进口品牌的技术。

 

据业内人士透露,ATL作为国内的顶尖企业,能给国产设备试用的机会,除了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也是看重国产设备的提升潜能,ATL甚至会直接拨款给设备企业作为新设备的研发费用,共同研制产品。

 

ATL所服务的苹果、宝马等大品牌,对供应链的管理极为严苛,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国产设备完全符合ATL应对客户的要求。

 

原因

 

有ATL这样的锂电池巨头企业支撑,同时近年来进入锂电池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这给国产设备提供了最好的发展机会。

 

据记者了解,深圳善营2011年的销售额是3500万元,2012年的销售额已经上升到7000万左右,比去年翻了一番;东莞骏泰的销售额也由2011年的4000万元上升到2012年的7900万元;而吉阳、雅康也能持平或略有增长,相对锂电行业的普遍惨淡而言,这样的业绩也算差强人意。

 

国产锂电设备发展如此迅速,除了得益于锂电池行业的“大跃进”发展之外,价格低廉也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更为关键的是,国产设备在应用上更加灵活,更适应国内厂商的需求。

 

深圳善营公司总经理关敬党表示:“进口设备在我国应用起来其实存在很多弊端。首先,我国很多锂电厂家缺乏工程经验,所以不一定能够很熟练地玩转全自动的进口设备;其次,单批次、小品种的订单居多,进口设备没法适应这种柔性生产。”

 

阳如坤表示赞同这种观点,他认为:“中国的锂电池缺乏行业标准,进口设备的优势在于标准化,一致性好,而国产设备能通过更换模块甚至是更换机器为电芯企业提供不同型号的生产设备。”

 

张伦对此总结说:“国外的设备技术固然很好,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不适合我国锂电厂家的实际情况。”

 

此外,进口设备的售后服务周期长、零部件更换价格高昂等也成为了众多下游厂商放弃选择进口设备的原因。

 

一位设备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很多进口设备售后人员得提前一个月预约,某些零部件更是要提前三个月预约,加上维修人员的差旅费和人工费,停工又出钱,企业哪受得了啊。”

 

而国产设备厂商在这方面相对来说则做得更好。据记者了解,国产设备企业的售后响应速度,大多数都能在48小时内到达现场解决问题。一些如ATL这种大客户,甚至要求4个小时的响应速度,作为设备供应商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售后服务能力。

 

雅康邓勇艺的观点为国产设备商的售后服务态度做了最好的注解:“做销售就得24小时开机,哪怕是半夜客户来电话说有故障也得赶过去。”

 

隐忧

 

如今似乎正是锂电国产设备最好的时候,甚至有设备商表示:“只要有人投资锂电行业,设备就不愁市场。”

 

并且相当多的国产设备商认为,虽然国产锂电设备跟进口设备相比,确实存在技术上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日益缩小。特别是近几年来,国产设备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向日韩靠近。

 

但业界对此也有不同的声音。

 

日本住友商事一位主任向《高工锂电》表示,进口设备在高端市场依然占据着主动,尤其是纯自动化生产线依然以进口为主。并且她认为,技术上的差距缩小有限,以涂布机为例,目前国产设备的宽度就无法到达进口设备的程度。

 

国产设备商也承认,目前在自动化生产线领域国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只有30%左右。

 

此外,据记者了解,作为设备“内核”的控制器及伺服驱动系统,国产在精度和力矩等多方面都无法满足设备的要求,目前大多采用的是日本安川、松下的产品。

 

英士达机电总经理李靖坦承,在锂电设备行业,国产伺服驱动和电机均还处于小批量试用阶段,还无法替换进口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国外的设备厂商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市场。

 

前述住友商事主任表示,国内现在锂电行业中小企业越来越多,他们在专注高端客户的同时,也开始调研中小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和采购能力。

 

在高端机型上,日本系的设备价格也逐步在下降。随着进口设备厂商在大陆设厂生产,国产设备在价格上、售后服务等多方面的优势也将进一步缩小。

 

而随着行业发展,进入设备的企业越来越多,国产设备厂商技术抄袭、产品同质化、价格恶性竞争、内部管理不善等问题正逐渐暴露出来。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锂电设备生产商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该生产商一台机器原本售价100万,需要客户首付80%,但其竞争对手向客户报价30万,首付只需10%,账期也更长;并且声称二者的产品在技术上差别不大。

 

“如果你是这家客户,也会考虑使用对手的产品吧?即使不考虑使用,也会成为客户向我们压价的手段。”该生产商显得颇为无奈。

 

另外一家电池检测设备生产商则表示,他们最大的问题来自内部,“我们并不惧怕对手的竞争,怕的是内部竞争。”

 

这家公司并不禁止两位以上的销售人员对同一家客户发起进攻,公司只给销售人员一个指导性的底价,而谁的报价更接近这个底价谁就可能拿下该订单。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的分析,锂电设备行业距离“真正”的国产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