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一场锂矿资源的抢夺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10月20日,路翔股份(002192.SZ)公告,将收购融达锂业剩余49%的股权,收购完成后,路翔股份将持有融达锂业100%股权。融达锂业拥有四川甘孜州呷基卡矿区134号脉锂辉石矿采矿权。
9月26日,江特电机(002176 .SZ)公告称, 收到宜春市国土资源局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旗下子公司宜春市巨源锂能矿业有限公司为采矿权人。
9月25日,西部资源(600139.S H)公告,拟以自有资金2.018亿元收购广西南宁三山矿业开发公司100%的股权。此前2010年2月,西部资源就出资1.03亿元收购了泰昱锂业以及晶泰锂业。
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先锋比亚迪(002594. S Z)早在2010年就与西藏矿业(000762.S Z)合作,获得了西藏矿业旗下扎布耶锂业高科技有限公司18%的股权。
《新产业》初步统计,近一年间,就有近20个上市公司涉足锂矿的抢夺战。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赵元艺对《新产业》表示,国内上市公司之所以争相抢夺锂矿,主要是因为未来的两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一是动力锂电池,二是储能电站的应用,“但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以上两大市场在短时间内并不会爆发。”
赵元艺指出,目前地表可开发的矿产资源基本已经处于开发状态,前景被看好的锂矿自然会成为资本追逐的香饽饽。
“有许多企业买了矿产根本不会开采,而等待时机再转手倒卖。锂矿如此遭遇热捧,并不完全真正是因为锂产业的良性发展。” 赵元艺说,一般锂矿资源也不只是含有锂,还会蕴含钾、镁、铷、铯等其他元素,都是可以创造效益的。
“争抢锂矿不排除有炒作抬高股价的嫌疑。” 深圳市同创伟业创业投资公司合伙人丁宝玉对《新产业》表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锂概念股疯涨的现象屡有发生。
锂矿效应
其实在锂矿抢夺战的背后是,国内碳酸锂等锂产品生产巨头天齐锂业(002466.S Z)、赣锋锂业(002460.SZ)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进口。
赵元艺介绍,目前的锂矿提炼主要有矿石提锂和盐湖提锂两大工艺,中国碳酸锂产量的八成均来自矿石提锂。
目前中国的碳酸锂生产主要有三大基地。一是四川射洪县,主要通过进口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锂辉石。为此,射洪县政府还投资了100亿元专门建设了锂电新材料产业园。二是被称为亚洲锂都的江西宜春,主要是锂云母矿石。此外,便是青海、西藏地区的盐湖锂,中国锂矿资源的70%都存在于盐湖之中。
虽然锂辉石提锂的技术相对成熟,但中国锂辉石矿产主要在新疆地区,由新疆有色金属总公司和新疆锂盐厂等公司开采,每年产量只有7000-8000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