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返回

锂电池业界的垂直整合效应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池网 发布时间:2013-11-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众所皆知,动力电池的市场是极具诱人的蛋糕,在刚开始之初,每个企业都是磨刀霍霍无不希望能在这战场上逐鹿中原,希望能够在初期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各地方政府也无不响应国家新能源政策,对于投入的企业出台了许多诱人的政策。

 

但,这蛋糕如何切,就是门学问了。许多老板看到动力电池营业额与利润不错,纷纷投入项目开始大干一场。没多久发现原物料毛利更高,心里盘算如此一来可以降成本,同时肥水不落外人田,找了一帮技术就开始投入原物料的生产。若是老板再有钱些,新能源汽车的车厂一个个也都设起来,一时大家雄心壮志,好不得意。但随着时间推移发现烧钱的速度就不是心里所预期,而当大环境一个风吹草动,政府支持没到位,立马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看哪里能再生点资金出来应急,好不辛苦!

 

其实整个产业链在其分工的过程当中,无非就代表一个风险的分散。我们以产业链中的电池厂来说,许多有电池厂投资方在看到材料的毛利率有30%-40%时,就开始贸贸然的开始砸钱设材料厂。但殊不知几大问题是当初没想清楚的:

 

实质整体仍是亏损:没错材料的毛利率是有30-40%,但是否有考虑过材料厂要达到多少的生产规模才能营利呢?一个年产一亿安时的电池厂折下来是能够勉强让附属材料厂“勉强”能够打平营利,但这个基础是这个电池厂得要能够每个月都满产啊!有投资方会说,我虽然材料没赚到钱,但是我能够从电池上节省成本啊!但若以正极材料来说,约莫占电池成本的20%-30%左右,就算整个材料不赚钱,成本节省的极限就是12%,这个省下的钱是否能填补设材料厂的亏损,所有的老板的算盘得好好的算笔帐了。

 

实际产品无法进步:一个设有材料厂的电池厂家,许多材料供货商来拜访时,有可能会把自己最好的家底提供给客户使用吗?我想供货商大多的心态还是保留许多才是。但很大一部分电池的进步,都是来自于材料的提升,除非确定找到一个无可比拟的技术团队,一般来说电池厂所投资的材料厂,技术水平就是这样了,要能够有再进一步的提升,不是易事,回过头来考虑,能期待有好的电池出台吗?

 

上游材料没有出口:很多有材料厂的电池厂老板的盘算,我材料虽然不是最拔尖的,但也属于上品也可以往外卖。但试想你这些同行会买你原物料的可能性有多高?若是材料真的很好,再市场好的时候大家在抢料的时候,事先满足你的生产需求还是我的生产需求?这样一盘算就知道同行测不测试你的材料了。同理可证,若是开了车厂的,其他车厂会选择这个的供货商吗?我看也难!

 

承受更大市场风险:市场好的时候,电池厂挣钱而材料厂小赚小赔,这是老板一般可以接受的,但万一景气开始变差,电池厂运转困难,附属材料厂则就十分难过了,原本只要承担投入电池厂的亏损,现在连材料厂的亏损都要一同承担,这样的压力可是不小。

 

是不是垂直整合的模式就意味着完全不可能发生的商业模式呢?就观察来看还是有的,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有几种:

 

有独门的技术:若在往上的产业链当中,有独到或者是有专利的技术是其他人无可取代,使得这个产品做出来有着独到的竞争特性,是可以考虑做垂直性的整合。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