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返回

缺乏有效订单 动力锂电池企业现倒闭潮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济报 发布时间:2013-11-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12年10月18日,在“2012年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暨项目洽谈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有很多地方政府委托其介绍投资公司收购或注资其辖区内的新能源电池企业。

 

陈清泉进一步表示,因为缺乏有效的订单及市场,国内很多动力电池工业园及基地都处于停产或半饱和状态。

 

同日,台湾立凯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杨智伟对本报记者表示,2012年4、5月份,业内就已经出现了锂电池企业倒闭潮,其中以做低端产品为主的深圳境内的电池厂更是倒闭了近半。

 

记者调查发现,此次电池企业倒闭潮中不乏曾经在国内“声名显赫”的企业。

 

政府很头疼

 

“很多企业的实力是吹出来的,而地方政府也容易被忽悠。”陈清泉表示,“很多地方政府认为,动力电池就是购买几个设备、采购一些原料,按照国外的成品‘COPY’一下就可以了。但一方面,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不稳定,另一方面,市场未如当初设想的那样发展起来。很多企业成了烂摊子,急切地想转手,这样的‘烫手山芋’谁愿意接呢?”

 

据记者调查,陈清泉所说的局面在很多地方能够找到样本,天津就是一例。

 

据一位接近天津市政府的业内人士介绍,天津境内主要有中国比克电池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比克”)、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神”)、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威动力”)等三家动力电池企业,除了力神供给江淮、清源、华晨等整车厂外,比克、捷威动力在市场上难觅买家。

 

成立于2001年的比克,2005年即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之一,并在纳斯达克上市。然而,老天却与比克开了一个玩笑。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其传统的手机、数码等电池业务出口受损,新能源汽车市场迟迟不见“爆发”,使其产品无路可销。

 

比克的境遇在天津不是个案。据了解,成立于2009年的捷威动力,曾被列为天津市重点项目。项目投资7.28亿元,建立世界上最先进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当初预计产能为5.1亿安时,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但记者调查发现,该公司从成立之初到现在未见较大订单,其公司网站也未见整车厂订购其动力电池的信息。据熟悉该企业的人士透露,捷威动力目前已经放弃新能源动力电池组市场的推广,转而研发、生产电动自行车电池。

 

面对上述企业的境况,天津市招商局某工作人员称:“我们也感到很头疼,当初招商引资时,原以为市场会很可观,没想到企业面临订单少、熬日子的窘况,对于他们资金短缺的现状,我们也在极力地想办法。”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