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石墨烯受到业界热捧,相关概念股闻风而动,在3月异军突起,一时间市场群“墨”乱舞,好不热闹。在这场石墨烯的盛宴中,又有多少投资者遇到了“真神”,进错了“假庙”。
十多年前的“纳米神话”离我们并不是很久远。科技部在2001年7月时公布的我国第一份纳米产业报告中指出:仅以上市公司为例,在2000年8月28日之前,全国仅有3家上市公司涉及纳米。而在之后半年时间里,就有50家上市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宣称进入纳米领域,沾“纳米”旗号的企业更是多达300多家。纳米在当时成了一个通用的名词,无论什么企业均是沾“纳米”而升天。这种非理性的概念炒作,在当时使得原本革命性的技术遭到了严重的打击。“纳米”形象一度一落千丈,深深掣肘了中国纳米技术的发展。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如今的疯炒石墨烯概念是何其相似!
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显示,石墨烯概念股作为今年一季度A股市场的一匹黑马,板块季度累积涨幅为13.01%,远远跑赢了上证综指一季度-1.16%的涨幅。其中,身具石墨烯概念的*ST东碳一季度更是飙涨了62.25%,与石墨烯相关的中航三鑫(002163)也大涨了40.68%。
石墨烯被称为目前最神奇的纳米材料。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纳米材料中最薄最坚硬的一种,作为单质,它在室温下传递电子的速度比已知导体都快。由于其强度最大、导电性最好,所以被认为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石墨烯研究于2013年从欧盟主持的迄今经费规模最大的未来新兴技术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10亿欧元的巨额研究经费支持。自从神奇材料石墨烯被发现以来,对它的研究便掀起热潮,一项项突破接踵而来,让人有点眼花缭乱。
就目前来看,石墨烯可用于多个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日用的手机、电脑到电动车、海水淡化及高端的医疗、航空,都将注入石墨烯的名字,让它受到了业界和资本的狂热追捧,似“纳米神话”疯狂再现。据《航宇技术》网站2013年3月18日报道,石墨烯已经被看作推动航空工业革命的潜能材料。石墨烯还有助于海水淡化,专门生产战斗机等武器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近日成功发明了能够生产低耗能薄膜的技术,它可协助石墨烯生产商研发新一代低成本海水淡化设施。石墨烯未来也可用来生产超级计算机,碳元素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可以使计算机获得更高的速度。在与人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领域,石墨烯也具有无尽的想象空间。石墨烯材料与药物以及生物活性物质结合,可以开发出多种新型的复合药物、生物器件。在汽车、手机等许多行业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市场对于石墨烯概念股并不陌生。早在2011年,中国宝安(000009)就因为石墨烯而火了一把,股价蒸蒸日上,达到了25.45元的高价,成为它近20年来的最高价格,石墨烯的魅力在当时就可见一斑。随着石墨烯技术的不断进步,石墨烯受到了许多行业的一致看好和追捧。相关上市公司更是积极配合,相关信息不断发布,许多传闻更是澄而未清,公司股价也是沾“墨”起舞,连创新高。
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简单。市场群“墨”乱舞,投资者并不一定完全明白真相。随便借助一个新闻就疯狂炒作,结果是有的公司一边炒作,股东一边减持套现,忙得不亦乐乎。而有的公司甚至不知石墨烯为何物,竟也硬扯着石墨烯的虎皮,跟风而动。在这场石墨烯的“盛宴”中,当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上市公司、游资机构是赚了不少,可普通投资者又有几人能分得一杯羹?至于那些在高位被套的普通投资者,就更别说全身而退了。
对于市场疯炒石墨烯,清华大学材料系退休教授、中国石墨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沈万慈称:“目前,还没看到石墨烯产业化的成功经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刘兆平研究团队负责人刘兆平也表示:“现在没有批量买石墨烯的,都是试用。”
永竹投资投资顾问郭施亮分析认为,A股市场的概念炒作是最疯狂的一种炒作模式,最初的炒作与公司的业绩成长基本无关。随着概念炒作的消退,个股投资仍将回归基本面,投资者在此期间应深度挖掘概念,关注开展实质性业务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