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一直以来,光伏行业各种排名,眼花缭乱,扣人心弦,让内卷的光伏行业更加内卷。
这种现象,正在迎来一轮残酷的反噬。
01.排名盛行
无论第三方机构,还是媒体,亦或研究机构,都热衷于光伏行业的各种排名,从硅料产能到组件出货,从电池片效率到一体化程度,等等。
最典型莫过于各类出货量排名,从硅料到硅片,从电池片到组件,再到逆变器,这些排名鞭策着光伏企业负重前行。
其中,最有名的排名莫过于组件出货量排名,从全球TOP3到TOP5,再到新发明的TOP6或者TOP7,这个榜单已经成为彰显身份的铭牌。
过去几年,“产能为王”,还一度以产能排名为傲,硅片产能、电池片产能、组件产能,等等。
更有一段时间,“一体化”盛行,一体化排名喧嚣尘上,“一体化”程度成为光伏巨头核心竞争力的代表,反之“一体化”不足甚至成为OUT或者LOSER的代名词,满满的既视感。
曾几何时,以规模或数量论英雄的氛围,充斥在光伏行业的各个角落。
如今,产能过剩,资本收紧,业绩压力弥漫整个光伏行业,数量排名遭遇极大挑战。
数量排名,终归不等于质量排名,也不等于盈利排名,更不等于长期竞争力排名。
02.认真就输了
数量排名的背后,撕裂明显。
一方面,第三方机构或者媒体,甚至投资机构热衷于排名,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但是,这对光伏企业而言,构成了较大压力。
投其所好,似乎为上策。
因此,我们看到,过去几年,光伏企业们在数量排名上的不遗余力,产能竞技,内卷不止。
认真就输了。
去年四季度以来,光伏行业业绩承压,今年一季度更是交出了令人震惊的答卷。
过去几年,产能为王,同质化竞争,低毛利、低业绩、杀估值,就像灰犀牛一样,是必然,只是来得有点突然,措手不及。
光伏企业正在为排位赛埋单。
03.走自己的路
是时候追求高质量了。
去年开始,从宏观到各行各业,高质量成为顶流,光伏行业也不例外,既有内部宏观要求,也有海外压力,更有内部的动力。
光伏行业需要引领者,不需要跟随者,而引领者就需要有自己的独特谋略,而非大众化认知。
这需要大智慧。
光伏行业不应该被数量裹挟,尤其是头部企业,作为行业引领者,更不应该被花里胡哨的排名裹挟,而应该低头走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别人说去吧。
共识,只有流量;非共识,才有超额利润。数量排名,流量尔,不必当真,认真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