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降息为电力改革提供更大空间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证劵日报 发布时间:2014-11-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据中央人民银行公布,本次降息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0%;下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数据表明,电力板块一直是央行降息在二级市场中的重要受益者。事实上,除本次降息外,最近的两次降息分别发生在2012年6月份以及同年7月份,两次降息均促使电力板块在此后的一周内跑赢大盘,实现相对收益。具体来看,在2012年6月8日央行宣布降息后一周内,电力板块整体上涨5.75%,跑赢同期上证指数5.15个百分点,期间皖能电力(000543,股吧)(22.07%)、湖南发展(000722,股吧)(17.95%)、穗恒运A(13.63%)、华电国际(600027,股吧)(11.85%)、涪陵电力(600452,股吧)(11.50%)、文山电力(600995,股吧)(10.28%)等个股期间涨幅均超过10%;同年7月6日,不到一个月后,央行再度降息,在降息后的一周内,上证指数小幅微跌,同期电力板块整体逆市上涨,甘肃电投(000791,股吧)(13.64%)、华能国际(600011,股吧)8.86%)、华电国际(8.01%)、粤电力A(6.17%)、建投能源(000600,股吧)(5.83%)、黔源电力(002039,股吧)(5.36%)、深南电A(5.01%)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过5%。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作为国家货币政策中的重要工具,基准利率下调将降低我国经济数据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同时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的局面,而这也有望在“先知先觉”的二级市场上率先得到体现。针对电力板块,降息对其产生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务费用的降低,而“减负”也将为相关上市公司在“改革”的大背景下获得更大成长空间。

从今年三季报披露财务数据来看,据统计,在两市58家电力上市公司中,截至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超过60%的公司达32家,其中华银电力(600744,股吧)(88.01%)、华电能源(600726,股吧)(82.99%)、漳泽电力(000767,股吧)(81.12%)、金山股份(600396,股吧)(80.34%)、新能泰山(000720,股吧)(80.10%)等公司资产负债率均超过80%。财务费用方面,大唐发电(601991,股吧)(63.46亿元)、华能国际(55.52亿元)、国电电力(600795,股吧)(50.92亿元)、华电国际(47.31亿元)、国投电力(600886,股吧)(44.13亿元)、长江电力(600900,股吧)(25.98亿元)、粤电力A(13.49亿元)、浙能电力(600023,股吧)(12.69亿元)、上海电力(600021,股吧)(10.45亿元)等9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总额均超过10亿元。

从行业基本面来看,据国家能源局披露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5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第二产业用电量332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第三产业用电量55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8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

此外,全部机组利用小时累计下降199小时。1月份至10月份全国全部机组平均利用小时为3547小时,比上年同期下降199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103小时,同比上升227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867小时,同比下降235小时。

对此,东莞证券表示,从电力数据来看,火电和水电发电量延续了之前的分化态势,而电改预期将对电力板块上涨起到推动作用。具体来看,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深圳市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规定,对电网企业进行总收入监管,并实行独立的输配电价和输配电准许成本核定办法。《方案》的推出,意味着电改获得重要突破,更多的相关政策有望出台,电改开始提速。个股方面,建议关注两条主线:第一,受益明显的低电价、低成本的水电企业,继续关注优质水电龙头股国投电力和长江电力,适度关注桂冠电力(600236,股吧)和黔源电力。第二,关注电改试点较为明确以及低估值的地方性火电企业,建议关注广州发展(600098,股吧)、皖能电力和天富能源(600509,股吧)。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改革 电价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