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锂离子电池产能与项目 返回

鱼刺的新用途:从垃圾变电池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

西媒称,鱼类被消费后产生的废物中含有丰富的氮、氧、氢和碳,这些物质因其电负性、稳定的性质和热稳定性而被视为制造电池的有用元素。

据《西班牙人报》网站9月6日报道,来自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中国厦门大学和美国文特沃思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利用罗非鱼身体的多个部分(内脏、头部、鱼鳞和鳍)提取胶原蛋白,以用于储能系统。

据科尔多瓦大学负责该项目的研究员格雷戈里奥·奥尔蒂斯称,胶原蛋白已被用作阳极,并经过了多次实验室测试,以评估其与常规阴极结合使用时的功能。

该研究已经利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锂电池以及钠、镁离子电池进行了测试。少数一些国家寻求用钠、镁离子电池替代锂电池,主要原因是锂资源未来可能会逐渐稀缺。

根据这项研究的结论,在这三种测试情况下,利用鱼类废物获得的电池储能数据与使用其他化学合成材料相比非常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更高,而其优点是,在这种情况下,电池阳极将由可持续材料制成。通常作为垃圾被丢弃的鱼类废物由此变废为宝。

科尔多瓦大学为此开展了电化学研究,并分析了不同的反应机制。这项研究为将鱼类废物用作可持续的储能材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但是,要使这些电池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奥尔蒂斯补充说:“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已经根据这种新型电极的质量分析了量产电池的能量密度。要使它们能够上市销售,我们必须考虑电池组件的质量。”

报道指出,这是鱼类废物中的胶原蛋白首次被用作电池材料。(编译/田策)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