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从电改谈两个价格的形成:选择计划还是市场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联讯证券 发布时间:2014-11-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从目前来看,生活要素的价格处于较低增速,这个环境有利于要素价格改革的加快。我们知道,在公用事业方面,由于这一领域属于刚性需求,并且对其周期波动的容忍度较低,所以目前仍处于“半计划”的范畴。与食品领域相似的是:其具有较为刚性的需求,然而一旦需求波动带动供给波动,将可能带动价格及其下游价格出现更大程度的波动,从而使政策对通胀的效用出现下降。然而,为何公用事业没有像农业及一般工业品一样实现市场化?主要原因在于三点:一是这个行业的生产相对集中,并且对规模效应有较高的需求;二则是该产品属于不可交易产品,亦难以流通,故难以从交易的角度去进行价值发现;然而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该产品不能容忍供给缺口出现,故一旦实现价格市场化,将可能存在整体行业的停产待价的行为,那么,只要能存在正向的净利率,价格的非市场化波动将使得供给的波动降低,并平稳产品的供应。

2、并且,出于抑制价格的考虑,“半计划式”价格使得该产品毛利率处于较低水平,这样,这种计划体制的维持也存在其自有的矫正机制。比如说,其他行业的价格市场化,很可能靠交易利差或供给下降而矫正,而这种产品的“价格固定”式设计,又使得这两个矫正方式对该产业几乎无效,而我们认为,该产业的价格体制唯一的自我矫正因素为毛利率,一旦毛利率无法覆盖其沉没成本,将使得原本稳定的供应受到严重冲击。这也是这个产业的业绩出现明显的逆周期特征的一个重要逻辑。

3、然而,以此来进行的被动价格调整是受到较严厉的约束,并且幅度不足的。以电价为例,其历年的价格增速与CPI近似于反向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当生活用品价格增速出现减缓时,电价增速反而出现加快,说明该资源的价格仅仅是一个物价的对冲因素,从而加大了该行业的毛利率波动。那么要素价格改革意味着这个固定的价格要由供需相对强度来进行决定,虽然这会使得供给产生更大程度的波动,但会有效管理产能,避免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尤其在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材料的行业中,产能过剩将是一个被严格监控的现象。而要素改革的实行往往伴随着终端产品价格的上升,在价格偏低的时点,要素改革所带来的副作用偏低。

4、当然,电力改革的一个更显著的掣肘是:收入在电网和电企两个部门之间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由于电企处于议价的弱势方,其会使得整体电力行业更快触发净利率这一红线,而使得电价更快实现改革。那么目前电力行业改革的第一步则是对电网及电企间利润的重配,从而提高该行业的稳定阈值,而第二步才是形成终端电价的市场化。

5、我们认为在本次收入重配电,电网环节的收入将显著下降,而发电企业环节的收入将显著升高,但是,由于本次改革仍属试点,并且电价改革已在预期之中,电力企业的转债价格短期很难因预期而显著升高,我们需要关注电价改革的推进情况,该改革对电力转债下一轮根本的推动力是基本面推动。

6、除此之外,在“计划化”价格和“市场化”价格中,对于行业选择,需要观察行业的供给及产能情况。这两个价格体系的根本区别是当需求向下波动时,行业是否存在继续扩张的动能,如果某个行业在发展初期对“供给缺口”的敏感性较高的话,“计划式”价格将更加适用,然而如果行业步入成熟期后,价格形成机制无法从计划转为市场,将会使得其产能出现过度扩张(钢铁业即是一例),尤其对于与不可再生资源相关的产业,其价格转轨的时点应该更早一些。

原标题:从“电改”谈两个价格的形成:选择“计划”还是选择“市场”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改革 电价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