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锂离子电池产能与项目 返回

Angewandte Chemie:准固态锂电池锂枝晶及其固体电解质界面层的界面演化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电化学能源 发布时间:2020-07-03 浏览:

【文章概述】

不稳定的电极/固体电解质界面和内部锂枝晶穿透阻碍了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广泛应 用,这就要求操作技术准确地揭示其机理。本文,中科院化学所文锐研究员,万立骏院士原位光学显微镜观察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中的锂电镀/剥离过程揭示了相应的动态演变。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均匀的锂矿床逐渐演化为苔藓状树枝状锂枝晶。值得注意的是,锂剥离后,锂枝晶上原位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层(SEI)明显被捕获。定量分析还探讨了SEI壳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良好的局部离子导电性。诱导原位形成模量提高的SEI壳层,使Li析出物密集均匀地包裹,能有效地调控无枝晶行为。深入了解锂枝晶演化及其功能SEI壳层将为SSLMBs的基础研究和未来优化提供更重要的信息。

【文章要点】

1)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均匀的锂沉积逐渐演变为苔藓状和枝状锂枝晶。值得注意的是,Li枝晶上原位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壳层在Li剥离后被明显捕获。

2)通过定量分析,研究人员探讨了SEI壳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有利的局部离子导电性。研究发现,诱导具有增强模量原位形成的SEI壳层可以将Li析出物致密而均匀地包裹起来,可以有效地调节无枝晶行为。

GPE中铜电极在Li镀/剥离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和反应机理示意图

【总结】

用原位光学显微镜观察了GPE中Li的镀/剥离过程,成功地阐明了Li枝晶形成的途径和动力学。随着镀锂过程中电流密度的增加,三种主要的形貌由均匀的锂沉积演变为苔藓状的锂枝晶,然后演变成树枝状。在锂剥离过程中,可以在沉积锂的同一位置捕获一个空心结构的SEI壳层。进一步定量表征了完全剥落的球形SEI壳层,揭示了其物理化学性质,如形貌、机械模量和局部离子电导率。导电AFM探针结合EIS检测到的离子导电特性为直接采用原位自然生长的SEI外壳作为SSE提供了概念基础。采用高模量、高离子导电率的原位生成SEI壳层,使Li沉淀层致密、均匀地包裹,可以有效地均匀Li的沉积/溶解,达到抑制Li枝晶的目的。本文的研究对Li枝晶演化及其SEI壳层形成的界面过程提供了深入的了解,有助于理解SSLMBs的降解机理。

【文章信息】

Yang Shi, et al, Revealing Interfacial Evolution of Lithium Dendrite and Its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Shell in Quasi-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10.1002/anie.202001117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001117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